《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秦有商鞅变法,那么韩国有()变法。
第4题:
司马迁在()中,充分肯定了商业的作用。
第5题:
对于秦国商鞅变法这段历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第6题: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第7题: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据材料三,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第8题: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
第9题: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记载“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是因为哪位将领的震慑?
第10题: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大序》)
不义不昵,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复使一人趣之(《史记·滑稽列传》)
三代不同礼而王(《商君书·更法》)
第11题:
余将告于莅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魏惠王之兵数破于齐秦。(《史记·商君列传》)
赵氏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学者溺于所闻。(《商君书·更法》)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在故事“商鞅变法”中,()支持变法
第16题:
《史记》的人物传记主要载录在()、()和列传中。
第17题: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第18题: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第19题: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第20题: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第21题: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对惠王说话的人,代表了当时什么人的利益()
第22题:
第23题:
《史记·商君列传》
《史记·穰侯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儒林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