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古名日“箸”。《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似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关于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稳平顺,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导出( )。
A.筷子是商纣时期发明的
B.名词“筷”这个称谓是在明代出现的
C.筷子是从贵族阶层向劳动阶层普及的
D.吴中是名词“筷”的发源地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中的“玉箸”是指()
A筷子
B武器
C眼泪
D首饰
第4题:
古代称筷子为“箸”。
第5题: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秦汉时期筷子称之为()。
第6题:
司马迁《史记·宗微子世家》有记载:“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此段记载中关于箸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7题:
中国人用筷子为助食具的历史已经有6000年之久,据《菽园杂记》等文献记载,“筷子”名称出现在()。
第8题:
在日本,以下哪项不是使用筷子的禁忌()
第9题:
筷子由“箸”改称为“筷子”主要缘于()
第10题:
避讳,以“住(箸)”反义“快”命名
希望可以让吃饭速度更快
用以挟起成块的食物
第11题:
筷子
武器
眼泪
首饰
第12题:
得名过程
历史演变
文献记载
出现年代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韩非子》中提到的“象箸”中的“箸”是指什么?()
第16题:
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第17题:
筷子最早叫“箸”后为什么叫“筷子”()。
第18题:
下述不属于筷子使用的禁忌的是()
第19题:
餐厅使用的筷子选购要求为()材质,长约230mm,筷把处为(),筷头细圆。
第20题:
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离别后”中,“玉箸”是指()
第21题:
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箸”是指()。
第22题:
玉做的筷子
白色的筷子
比喻思妇的眼泪
人名
第23题:
挟
箸
筋
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