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朱熹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 ”相关问题
  • 第1题:

    朱熹继承了儒家一贯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简析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为此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并从五个方面进行道德教育,即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论述,反映了道德教育中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至今仍有可供借鉴之处。


  • 第3题:

    简述朱熹的道德教育方法。


    答案:
    解析:
    朱熹提出了五条道德教育的方法,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1)立志。朱熹认为,志是心之所向,对人的成长至为重要。"学者大要立志,才学 便要做圣人,是也。” (2) 主敬。其具体内容是:培养严肃的或 不放肆的道德态度,培养人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培养精神专一或始终一贯的态度: 他说:“敬者守于此而不易之谓”"敬是始 终一事”。 朱熹是十分重视主敬的功夫的,他认 为这是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贯穿整个修养过程的始终。所以他说“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 不可顷刻间断”。有人问:"敬何以用工?” 即怎样做敬的功夫呢?他答道:"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3) 存养。“存养”就是“存心养性"。朱 熹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但同时又有气质之偏和物欲之蔽。故需要用 "存养”的功夫来发扬善性,发明本心。 (4) 省察。"省察”即是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检查。朱熹指出:“凡人之心,不存则亡。”为了使人心不“沦于亡",做事不 “陷于恶”,就必须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 检查。 (5) 力行。朱熹十分重视“力行”,他要求 将学到的伦理道德知识付诸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

  • 第4题:

    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A.立志

    B.居敬

    C.存养

    D.省察

    E.力行


    参考答案:A, B, C, D, E

  • 第5题:

    朱熹理学教育的中心是()。

    A.政治教育

    B.道德教育

    C.思想教育

    D.伦理教育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