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10月,在中国京师同文馆工作的美国人马丁博士,写了()的论文,极力建议美国政府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并向长期有效地实行科举制的中国学习。A.B.C.D.

题目
1868年10月,在中国京师同文馆工作的美国人马丁博士,写了()的论文,极力建议美国政府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并向长期有效地实行科举制的中国学习。

A.<中国情况记>

B.<大中华帝国史>

C.<中国的竞争考试>

D.<印度史>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C
更多“1868年10月,在中国京师同文馆工作的美国人马丁博士,写了()的论文,极力建议美国政府建立文官考试制度,并向长期有效地实行科举制的中国学习。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校,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洋务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实质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涉活动日渐纷繁,培养多方面的外交人才,特别是外国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都有两国交涉实用文种的规定,即以后在与中国的交涉中,只使用英文和法文,在三年内配送中文,待中国选派学生学习外文以后,即停附中文。这一歧视性的规定,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语学校的决定。
    迫于外交需要,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学。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司习天文、算学。自此,同文馆变为综合性学校,学习年限为八年。在同文馆的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汉文经学贯穿始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还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帝国主义以宗教麻醉学生。在学校管理上,因经费由英国操纵的海关拨款,所以管理权也由外国控制。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办。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因此,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开端,具有新的办学形式,且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之中,教育向前迈了一步,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局限性、殖民性。

  • 第2题: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A.广州同文馆
    B.京师同文馆
    C.上海广方言馆
    D.湖北自强学堂

    答案:B
    解析:
    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堂。

  • 第3题:

    京师同文馆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大学博物馆。


  • 第4题:

    京师同文馆的意义在于(  )

    A.洋务学堂的开端
    B.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C.学习西方从观念到实践
    D.以上综合

    答案:D
    解析:
    京师同文馆的意义在于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学习西方从观念到实践。

  • 第5题:

    简述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答案:
    解析:
    (1)创立和发展历程:京师同文馆最 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 的产物。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61年1 月清廷应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诉等人奏请,批 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外语学馆;1862年 6月11日,学馆终于在总理衙门内正式上课,定 名为同文馆,其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 三四岁的少年,学习年限为8年。同文馆初创时 只有英文馆,学生10人,其后相继增设了法文 馆、俄文馆、德文馆、日文馆以及算学和天文馆, 从而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学校,学生也从最初的 10人增加到1887年的120人。1898年,在维新 变法高潮中,京师大学堂成立,同文馆的科技教 育部分归于京师大学堂。1902年1月,京师同文 馆完全并人京师大学堂。 (2)历史地位:第一,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 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京师同文馆的设 立,表明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开始由观念变为现 实,它是改变旧的封建传统教育的首次尝试,在 实践上把2 000多年的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一个 缺口。第二,京师同文馆地处的帝都北京乃全国 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直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 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教育改革的观点。以上两点决定了京师同 文馆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象征意义。 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和 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它不 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 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 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 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