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亲密无间
B.彼此理解
C.相互帮助
D.团结合作
第1题:
()法是学前儿童生活常规教育中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养成教育的主要方法。
A.随机教育
B.动作训练
C.讲解示范
D.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
第2题:
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与语言教育的关系是()。
A、各种教育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语言活动的素材
B、某些教育活动为儿童进行言语表达和言语交际提供了条件
C、任何活动中都要使用语言,因此其他活动可代替语言活动
D、其它活动的学习中要强调儿童语言的发展
E、其他符号性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符号特性
第3题:
A.价值观
B.教育观
C.生命观
D.人才观
第4题: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主要内容是()。
A.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
B.儿童与健康、儿童的权利、儿童的发展、儿童的保护
C.儿童的健康、儿童的教育、儿童的发展、儿童的权益
D.儿童与社会发展、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教育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全纳性教育用什么概念来代替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A特异儿童
B特殊需要儿童
C弱势儿童
D处境不利儿童
第8题: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理论反对()。
第9题: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间接效益,是指这种教育对下列哪一项具有意义()
第10题:
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为身心不健康的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
面向心理异常的学前儿童的教育
为身心有缺陷的学前儿童提供的教育
第11题:
以特殊学校或养护机构为主要教育形态
让特殊儿童参与正常儿童的活动
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互渗透
将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安置在同一环境中学习
第12题:
特殊需要儿童所在学校
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
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
社会
第13题:
帮助儿童学习新词,理解词语的意义,教师应采取( )教育活动方法。 A.描述法 B.故事法 C.表演法 D.直观对应法
第14题:
A、课程全纳化
B、课程个性化
C、课程综合化
D、课程信息化
第15题:
A.加强感知、动作、语言训练
B.提高生活处理能力
C.提高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能力
D.有耐心地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全纳性教育用()概念来代替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A特异儿童
B特殊需要儿童
C弱势儿童
D处境不利儿童
第19题:
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是指()。
第20题: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指()
第21题:
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不属于随班就读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安置形态要注意的范畴的是()。
第22题:
特异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
弱势儿童
处境不利儿童
第23题:
特异儿童
特殊需要儿童
弱势儿童
处境不利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