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10%葡萄糖200ml、生理盐水300ml、1.4%碳酸氢钠100ml,其混合液的张力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10%葡萄糖200ml、生理盐水300ml、1.4%碳酸氢钠100ml,其混合液的张力是A.1/2张B.1/3张S

    10%葡萄糖200ml、生理盐水300ml、1.4%碳酸氢钠100ml,其混合液的张力是

    A.1/2张

    B.1/3张

    C.2/3张

    D.1/4张

    E.等张


    正确答案:C

  • 第2题:

    10%葡萄糖200ml、生理盐水300ml、1.4%碳酸氢钠100ml,其混合液的张力是

    A.1/2张
    B.1/3张
    C.213张
    D.1/4张
    E.等张

    答案:C
    解析:
    此液体为2:3:1溶液,即总的液体是6份,等张液体是4份,故为4/6=2/3张。

  • 第3题:

    【单选题】2∶3∶1液其成分为

    A.2份生理盐水、3份1.4%碳酸氢钠、1份10%葡萄糖

    B.2份生理盐水、3份10%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

    C.2份10%葡萄糖、3份1.4%碳酸氢钠、1份生理盐水

    D.2份10%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

    E.3份10%葡萄糖、1份生理盐水


    A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溶液及其配制。

  • 第4题:

    6个月小儿,中度脱水,血钠127mmol/L,首日补液宜用

    A.10%葡萄糖150ml,1.4%碳酸氢钠75ml
    B.10%葡萄糖600ml,生理盐水400ml,1.4%碳酸氢钠200ml
    C.10%葡萄糖450ml,生理盐水250ml,1.4%碳酸氢钠200ml
    D.10%葡萄糖300ml,生理盐水400ml,1.4%碳酸氢钠200ml
    E.10%葡萄糖600ml,1.4%碳酸氢钠100ml

    答案:D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考核二层内容,第一是对脱水性质的判断及静脉补液定量、定性的掌握。第二是考核题目选项中各溶液的电解质渗透压。以上概念缺一均会错选。该题错选率约为20%。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方法,静脉补液法适用于严重呕吐、腹泻,伴中、重度脱水的患儿。其实施过程需做到三定(定量、定性、定速)。首先是补液定量的问题。首日补液量依据脱水程度而定。题目给定为"中度"脱水,即丧失水分占体重的5%~10%,首日总液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应为120~150ml/(kg·d)。患儿为6个月大,根据体重公式:Wt=出生体重+月龄×0.7,可算得该患儿体重约为3.2+6=7.4(kg)。故其补液量应为120×7.4~150×7.4=884~1110ml/d,按补液量先可排除不合条件项A和E。其次是补液性质的问题,确定补液的张力(即溶液中电解质所产生的渗透压),有赖于对脱水性质的判断。钠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临床根据血清钠的水平将脱水分为等渗性、低渗性和高渗性脱水三种。题目中患儿血钠127mmol/L,小于130mmol/L.脱水性质为低渗性脱水,因此应补充2/3张液。至此,学生必须知道题目选项中多种溶液的张力方能进行正确选择,但只需在B、C、D中选择(A、E已除外)。在液体疗法常用的溶液中,5%或:10%的葡萄糖液由于输入体内后葡萄糖逐渐被氧化成水及CO,液体的渗透压也随之消失,因此在液体疗法时视为无张力溶液。而生理盐水及1.4%碳酸氢钠均为等张溶液。由此可知选项C、B的液体为1/2张,选项D的液体为2/3张。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此题也可以先从张力判断来排除不合适项,再计算液体量(当然这不合补液程序,但从答题方法来讲是可以采用的)。从2/3张考虑只有D符合条件,这样只要再计算一下液量是否合适就可完成答题了,可能更是一捷径。错选B、C者能正确计算补液量,但未能判断脱水性质或未能掌握各常用补液溶液的电解质渗透压。错选A、E者则上述二层内容均未能掌握,尚须加强对补液定量、定性的学习。

  • 第5题:

    10%葡萄糖200ml、生理盐水300ml、1.4%碳酸氢钠100ml,其混合液的张力是

    A.1/2张
    B.1/3张
    C.2/3张
    D.1/4张
    E.等张

    答案:C
    解析:
    此液体为2:3:1溶液,即总的液体是6份,等张液体是4份,故为4/6=2/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