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产品开发的市场销路作一定的预测,得出各种销路可能存在的概率,以此确定开发的风险程度,这种决策称为()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无法确定

题目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产品开发的市场销路作一定的预测,得出各种销路可能存在的概率,以此确定开发的风险程度,这种决策称为()

A、确定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无法确定


相似考题
更多“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产品开发的市场销路作一定的预测,得出各种销路可能存在的概率,以此确定开发的风险程度,这种决策称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17年)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甲公司决定扩大手机生产规模,市场预测表明该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6,销路差的概率为0.4。据此,公司计算出多个备选方案,并根据在产品销路不确定的情况下,净现值的期望值选择出最优方案。据此,甲公司采取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是( )

    A.流程图分析法
    B.敏感性分析法
    C.事件树分析法
    D.决策树分析法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决策树”的知识点。决策树是考虑到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序列方式表示决策选择和结果。

  • 第2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甲公司决定扩大手机生产规模,市场预测表明该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6,销路差的概率为0.4。据此,公司计算出多个备选方案,并根据在产品销路不确定情况下净现值的期望值选择出最优方案。甲公司采取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是()。

    A.流程图分析法

    B.敏感性分析法

    C.事件树分析法

    D.决策树分析法


    这是一个多阶段的决策问题,考虑采用期望收益最大为标准选择最优方案。 第一步,绘出决策树图。 第二步,从右向左计算各点的期望收益值。 点4:210×0.9×7-40×0.1×7=1295(万元) 点5:-40×7=-280(万元) 点2:1295×0.7+210×0.7×3-280×0.3-40×0.3×3-700=527.5(万元) 点8:210×0.9×7-40×0.1×7-400=895(万元) 点9:90×0.9×7+60×0.1×7=609(万元) 点6是个决策点,比较点8和点9的期望收益,选择扩建。 点6:895(万元) 点7:60×7=420(万元) 点3:895×0.7+210×0.7×3+420×0.3+60×0.3×3-300=947.5(万元) 第三步,进行决策。 比较点2和点3的期望收益,点3期望收益值较大,可见,最优方案是先建小厂,如果销路好,3年以后再进行扩建。

  • 第3题:

    •某企业生产A产品,根据市场分析,明年产品的销路有两种可能:畅销和销路一般,且畅销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0.6,销路一般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0.4。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可能出现的变化,企业提出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①新建生产线(可以满足畅销的需求);②改进生产线(可以满足销路一般的需求),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收益值如下表所示。你认为企业应该采取哪种方案?请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决策,并画出决策树。 方案 畅销(万元) 销路一般(万元) 新建生产线 3000 -200 改进生产线 2000 500


    B

  • 第4题:

    1、•某企业生产A产品,根据市场分析,明年产品的销路有两种可能:畅销和销路一般,且畅销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0.6,销路一般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为0.4。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可能出现的变化,企业提出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①新建生产线(可以满足畅销的需求);②改进生产线(可以满足销路一般的需求),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收益值如下表所示。你认为企业应该采取哪种方案?请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决策,并画出决策树。 方案 畅销(万元) 销路一般(万元) 新建生产线 3000 -200 改进生产线 2000 500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800×O.11)×(140—150)=-88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800×O.11—800×O.1)×150=12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价格差异+用量差异=(-880)+1200=320(元) 分析:由于材料实际价格低于标准价格,使材料成本降低880元;由于材料实际用量高于标准用量,使材料成本上升1200元,两者相抵,直接材料成本净上升320元,为不利差异。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800×5.5)×(3.9—4)=-44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800× 5.5-800X 5)×4=1600(元)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440)+1600=1160(元) 分析:由于实际工资率低于标准工资率,使直接人工成本降低44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直接人工成本上升1600元。两者相抵,直接人工成本净上升1160元,为不利差异。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2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800X5.5—800×5)×6000/(1000×5)=4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280)+480=-800(元) 分析:由于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低于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使变动制造费用降低1280元;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使变动制造费用上升480元。两者相抵,变动制造费用净下降800元,为有利差异。 (4)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1000×5=5000(小时)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800×5=4000(小时) 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5000(元) 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5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5000/5000=1(元/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O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5000-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分配率=5000—4000×1=1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0+1000=1000(元) 分析:由于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数相同,因此,未发生该项费用的耗费差异;但因未能达到预算产量,产生固定制造费用不利差异,差异额为1000元。

  • 第5题:

    1、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若决策者对未来持了乐观态度,则选取的方案为()。 市场状态 损益值 方案 销路好 销路一般 销路差 甲 100 50 -20 乙 85 60 10 丙 40 30 20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