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明治时期的官吏任用,采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汉代选拔统治人才和任用官吏,大致有如下几种途径:()。

    A.察举

    B.征召

    C.科举

    D.辟举


    参考答案:A, B, D

  • 第2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在西元1860年代到1880年代间,以维新志士所建新政府为核心的民族统一主义与西化改革运动。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继“大化改新”之后的历史性转折,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则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日本明治维新抓紧教育改革是吸收、消化和运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各种经验的最后途径。教育改革的内容如下:(1)以小学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明治维新时办教育,以小学为一切学校的基础,抓小学教育全力以赴,以期普及国民教育。明治政府极端重视少儿的智育发展,着重灌输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和传授初步科技知识。在教育内容上,极端重视儿童的智育发展。当时小学的科目多,内容也颇深,据《学制》规定,下等寻常小学开十五门课程,包括语文、算术、历史等。上等寻常小学还增添几何等课程。小学还因地制宜设一、二门外语课。小学学制的变革促进了就学率的提升。在1872年确立初等义务教育制度时,小学的就学率仅有28%,较之英国的40%为低。但1900年,英国达到90%的时候,日本已经超前英国了。及至1910年前后,两国均达到100%的程度。小学教育的普及为以后阶段教育打下了基础,同时使日本的识字率大为普及。明治三十五年的识字率为90%,到了明治四十二年达到了98%。(2)努力推进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治政府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初等教育基础牢固确立后,在继续充实初等教育的同时,重点转为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上,开始建立和发展现代科研事业。从颁发《学制》以来,中等教育在学制长短、课程设置繁简等方面不断变革。教育改革之初,中学学制不一,科目纷乱庞杂,甚至有专学汉文一种科目的中学。经过整顿后,1881年制定的《中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采取四、二分段制,入学资格必须是小学的中等科毕业,继六年初等教育之后,以中学为后续教育机构的制度。从这时开始实施,后来一直沿用。(3)兴办女子学校关于女子教育,明治政府亦十分重视。文部省学监美国人达维特·莫尔莱认为:“女子教育十分重要,在儿童幼稚心灵易动之时,予以教育者必在妇女,而妇女之于儿童,不只在于教其学业,其一言一行皆为儿童之楷模。”“欲使国家后来之人必成良善,则应先行其母之教育。”主张“日本也应女子作为教育进步之媒介。”早在岩仓具视赴欧美考察时,就曾有5名年龄十四五岁的女孩随同欧美留学。日本第一所女校——东京女子学校,于明治五年在东京成立,授女学生以国书、英学、手艺等,这时女子部专门收容贵族的女子,明治三十二年政府颁布高等女学校令。设立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并成立日本女子大学以招收一般民间女子就读。到了明治三十年全日本有二百五十所高等女学校。当时的女子教育多为重视礼仪和家政,关于社会问题和科学的知识修养,则不被重视。

  • 第3题:

    黄帝时期以()命名官吏

    • A、社会功能
    • B、云彩
    • C、季节
    • D、天地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春秋战国时期官吏的来源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世卿世禄制依然有所表现,新的选官方法也开始出现。包括从游士、养士中选任,按军功大小赐爵选官、通过招聘和举荐选官,高级官吏自辟属官等。

  • 第5题:

    汉代选拔统治人才和任用官吏,大致有如下几种途径:()。

    • A、察举
    • B、征召
    • C、科举
    • D、辟举

    正确答案:A,B,D

  • 第6题:

    古代官吏的任用种类有()。

    • A、候补之类
    • B、试用之类
    • C、拜授之类
    • D、兼额之类
    • E、参知之类

    正确答案:A,B,C,D,E

  • 第7题:

    早在先秦时期,秦国运用法家选拔官吏的思想,提出“()”。


    正确答案:三重选官法

  • 第8题:

    填空题
    秦汉时期,乡、亭的主要官吏是()()()。

    正确答案: 三老、啬夫、游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清朝官吏在任用时,以低级官兼任高级职务的形式称为( )
    A

    护理

    B

    兼职

    C

    加衔

    D

    署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清朝官吏在任用时,初任官先试用三年,称职后方授实职的任用方式称为( )
    A

    护理

    B

    署职

    C

    加衔

    D

    兼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北宋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即“()”制度。

    正确答案: 官、职、差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秦汉时期,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吏的核准任用权属于( )
    A

    大鸿胪

    B

    丞相

    C

    尚书

    D

    皇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德国公务员制度历史悠久,早在普鲁士王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采用考试办法录用国家官吏。


    参考答案:对

  • 第14题:

    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的方法有( )

    A.察举
    B.征召
    C.辟举
    D.任子

    答案:A,B,C,D
    解析:
    汉代选拔和任用官吏以荐举和考试为主要方法。具体包括:察举,察举制度始于西汉而盛行于东汉,由皇帝下诏责成中央和地方各级长官每年向朝廷推荐贤能之士为官。征召,征召有两种:一种是皇帝诏令各郡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经过皇帝对策后任用为官,称为诏举;另一种是皇帝特诏征用有特殊才能或德高望重之士,这是选拔特殊人才任官的制度,由皇帝派遣专使以特招聘书“辟书”聘请。辟举:是高级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官吏在其管辖内对有名望和才德之士,向中央举荐或自选为官吏的制度。任子:即两千石以上官吏,任满三年可保举子孙宗室一人为郎。太学补官:汉武帝以后中央设立太学,招收贤俊好学子弟学习儒家经典,经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补官。

  • 第15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的制度,并与()相结合。

    • A、黜陟
    • B、殿最
    • C、官吏任用
    • D、赏罚

    正确答案:A,C

  • 第16题:

    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 B、把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 C、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春秋战国时期官吏的来源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世卿世禄制依然有所表现,新的选官方法也开始出现。包括从游士、养士中选任,按军功大小赐爵选官、通过招聘和举荐选官,高级官吏自辟属官等等。

  • 第18题:

    秦汉时期,乡、亭的主要官吏是()()()。


    正确答案:三老、啬夫、游徼

  • 第19题:

    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官吏的来源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世卿世禄制依然有所表现,新的选官方法也开始出现。包括从游士、养士中选任,按军功大小赐爵选官、通过招聘和举荐选官,高级官吏自辟属官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德国公务员制度历史悠久,早在普鲁士王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采用考试办法录用国家官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汉代选拔统治人才和任用官吏,大致有如下几种途径:()。
    A

    察举

    B

    征召

    C

    科举

    D

    辟举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古代官吏的任用种类有()。
    A

    候补之类

    B

    试用之类

    C

    拜授之类

    D

    兼额之类

    E

    参知之类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官吏的来源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世卿世禄制依然有所表现,新的选官方法也开始出现。包括从游士、养士中选任,按军功大小赐爵选官、通过招聘和举荐选官,高级官吏自辟属官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