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两汉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题:
简述唐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概况和特点。
唐代的官制基本是沿袭隋制。以皇帝为首的封建国家体制,在唐高祖武德时期就比较完备地建立起来。法律和法令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皇帝有权修改法律和法令,并可以不受法律和法令的约束。在皇帝之下,有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职官体系。在中枢机构中,制令机关、封驳审议机关与行政事务机关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政务机关和事务机关的职责是很分明的,监察机构也很完备。此外,还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品阶勋爵制度。唐代的中央官制大致有以下几个系统:1、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政事堂;2、三省六部。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3、尚书都省;4、监察机关——御史台;5、事务机关——卿监。唐代官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翰林学士一职。唐代在京有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官翰林学士,在外的临时差遣则有掌财计的度支、户部、盐铁转运三司。它们是三个各自独立的部门,各以使臣莅其事,到五代时才并为一职,称为“三司使”。
唐朝政治制度不仅为唐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且对唐以后各朝的政治制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唐朝政治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唐朝最终结束了家国一体和贵族门阀政治的国家体制,开启了皇帝—官僚政治体制。
2、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
3、唐朝各级官吏的任用都必须经过考试,官僚形态呈现出新的特征。
4、唐代政治制度一直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调整,体现出较强的自我完善的机能。
5、在政治制度的运行中,呈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第2题:
简述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汉代的官方音乐机构有“太乐”和“乐府”两署,分别隶属于“奉常”和“少府”。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
第3题:
简述两汉经学的作用及变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内法外儒,安抚与镇压并用的政策。他利用儒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而到汉元帝上台后,提拔了一大批名儒来主政,使得西汉儒生一套宽政减刑、不与民争利的言论不切实际地得到实行。建国二百年的王朝腐败已经十分严重,现在全用“宽政”,使得王朝政治如脱缰之马般地向更腐败的地步堕落。本来汉代儒学就是杂着阴阳灾异的混合物,它的宇宙论模式是阴阳家的五行相生相克,落到历史层面的是“五德终始”之说。政治的腐败透顶,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汉家“失德”该有新王朝代汉的说法渐渐流传开来。于是王莽利用这种说法,代汉建立新朝。但王莽是一个食古不化的经学书呆子,他完全按照《周礼》治理国家,所行的大政没有一样切合实际。当时由于天灾人祸,人民无法生存,开始造反;他还只顾和大臣们议制度,以为礼制一定,天下自然太平。所以,王莽的失败,是一场经学的失败。东汉建立后,像“尧舜禅让”一类的经论被皇帝“受命于天”的论调代替了,以后再也没有见谁敢提起过。
略
第4题:
简述两汉政府的图书编纂机构
①西汉,丞相萧何在未央宫督建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作为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场所。
②东汉,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等成为重要的藏书及校书之所。
③桓帝延熹二年(159),东汉政府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官职——秘书监。
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