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惠及大众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增加,垃圾的数量成倍地增加,而传统的垃圾处置方式会造成环境污染、占用土地、增加费用等,垃圾分类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污染、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因此,垃圾分类看似小事、易事,实则关系民生福祉、国家永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行。
实施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是先导。垃圾分类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群众的思想意识还不是很强。要采取喜闻乐见、点面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真切地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到日常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通过发放知识手册、集中组织培训、成立专业宣教队伍等方式,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普及,让广大民众详细了解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方法、步骤,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实效性。
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建设是基础。垃圾分类必须始于制度设计。要充分借鉴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严格制定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对垃圾的分类、构成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细分,对垃圾袋、垃圾筒等投放设施进行规范化设计、制作。把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村民自治内容,明确责任与义务,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实施垃圾分类的生产、生活习惯。建立激励机制,垃圾排放费按类从量计费,对垃圾分类行为实施一定的奖励,对混合排放、偷排滥放行为实施惩戒,激励公众自觉自愿地开展垃圾分类与源头减量。
实施垃圾分类,政府推动是关键。“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如何真正达成垃圾分类的目标?政府部门必须把这个责任扛在肩上,把垃圾分类作为长期工作重点抓实抓细。要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形成垃圾分类的法治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把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年度、长远计划扎实开展;加强资金投入,加快改造不利于垃圾分类的老旧设施,投放更多便民设施设备;加强考核监督,通过巡察、检查和考核问责等方法对相关单位、人员进行监督问效,努力将垃圾分类工作做真、做实、做好。
总书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所以要大力实施垃圾分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追求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