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学说,强调“德刑并用”、“礼刑并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C.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答案:A,C,D
    解析: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的治国方针。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西周统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礼治”与刑罚镇压相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和“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故A项正确。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秦朝尚未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而是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故B项错误。
    唐朝承袭和发展以往礼法并用的统治方法,使得法律统治“一准乎礼”,真正实现了礼与法的统一。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故C项正确。宋代以后,在处理德、刑关系上始有突破。著名理学家朱熹首先对“明刑弼教”作了新的阐释。他有意提高了礼、刑关系中刑的地位,认为礼法二者对治国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故D项正确。

  • 第2题:

    董仲舒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并用阴阳学说来加以阐述,形成一套完整的"阳德阴刑"的()论。
    德主刑辅

  • 第3题:

    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

    A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B以“宽”、“猛”服民

    C注重教化,以德去刑

    D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A,C,D

  • 第4题:

    中国古代关于德与刑的关系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以此为指导,道德教化与刑罚处罚结合,形成了当时“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
    B、秦朝推行法家主张,但并不排斥礼,也强调“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C、唐律“一准乎礼,而得古今之平”,实现了礼与律的有机统一,成为了中华法系的代表
    D、宋朝以后,理学强调礼和律对治理国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

    答案:A,C,D
    解析:
    秦朝全面推行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而不是儒家所主张的“德主刑辅,礼刑并用”,故B项错误。

  • 第5题:

    首先提出德刑并用,以刑辅德思想的是孔丘。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