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侨置”与“土断”?

题目

什么是“侨置”与“土断”?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和南朝还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划,即侨州、侨郡、侨县。这类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划统称侨州、侨郡、侨县,简称“侨置”或“侨立”。东晋成帝(326--342年)以后至南朝陈文帝(560--566年)期间,统治者曾多次实行“土断”政策。所谓“土断”,即废除侨置,将侨人的户口编入所在郡县。
更多“什么是“侨置”与“土断”?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东晋政府安置北方移民和侨姓大族而采取的措施是( )。

    A.以土为断
    B.侨置郡县
    C.移民戍边
    D.屯田

    答案:B
    解析:
    我国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迁出的移民进行异地安置,为其重建州郡县,仍用其旧名,这类郡县被称为侨置郡县。东晋时期,北方国土大片沦陷,侨置郡县在南方大量设置,后历经南北朝延续。

  • 第2题:

    简单说,华侨华人从海外寄回家乡附有汇款的家书称之什么?()

    A.侨信

    B.侨批

    C.国际信函

    D.侨汇


    侨批

  • 第3题:

    【单选题】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洋侨胞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成为战时东南亚人民损失的历史见证的是_______。

    A.《南侨回忆录》

    B.《南侨日报》

    C.《陈嘉庚言论集》

    D.《大战与南侨》


    科学人机工程学

  • 第4题:

    土断


    答案:
    解析:
    东晋时期南来的人口增多,以及设置僚州郡县,难以掌握实际的人口情况是实行土断的原因,考生需要将土断的政策与东晋实行的其他相关的政策放在一起来掌握,尤其是土断的实行效果和影响。

  • 第5题:

    东晋政权没有在太湖以东的(),太湖以南的(),浙东的()设置侨置行政单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