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从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题目
胁从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似考题
更多“胁从犯是指以授意、怂恿、劝说、利诱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哪一情形下,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

    A.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

    B.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C.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D.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1)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2)依照《刑法》规定,因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或者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3)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4)行使侦查职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5)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6)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第2题:

    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D
    解析:
    。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是我国对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其含义各不相同,量刑也不同。(1)在共同犯罪中,从犯是与主犯相比较而划分的共犯种类,没有主犯也就无所谓从犯。因此选项C正确。(2)—般而言,首要分子都是犯罪的主要策划者和参加者,都是主犯。但是主犯是相对于从犯而言的,没有从犯,也就没有主犯。在聚众犯罪的情况下,如果刑法规定只处罚首要分子(例如《刑法》第289条第2款,第291、242条),而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就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这时的首要分子就不是 主犯。因此,选项B正确。(3)我国旧《刑法》把胁从犯规定为:“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这个规定不符合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因为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在主观上不具有犯罪故意和过失。法律不应处罚不具有罪过的人。因此我国在修改《刑法》时取消了“被诱骗参加犯罪” 的规定。现行《刑法》第巡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所以,选项A错误。(4)《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没有规定“比照主犯”,因此这里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是指根据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直接依照法律规定,比照该共同犯罪行为对应的法定刑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选项D错误。

  • 第3题:

    下列关于胁从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胁从犯包括在身体受到外力强制、丧失意志自由的情况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B.胁从犯包括在他人精神强制下被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C.胁从犯包括被他人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
    D.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B,D
    解析:
    【精解】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胁迫是指精神胁迫。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成立胁从犯必须要求行为人仍然存在意志自由,如果不存在任何意志自由,则行为人不构成犯罪。1979年刑法中的胁从犯包括被人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而1997年的刑法则将被人诱骗的情形从胁从犯中删除。故选B、D项。

  • 第4题: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哪些情形下,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


    A.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

    B.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C.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D.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答案:A,B,C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五条的规定,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①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②依照刑法规定,因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或者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 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百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三条第二款、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④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⑤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故选ABC。

  • 第5题: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答案:错
    解析:
    对于题干所述情况,应处以5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