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时,控制温度的目的就是对混凝土的初始温度(浇筑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指标控制应满足的要求包括( )。

    A. 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 35℃
    B. 混凝土的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 50℃
    C.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 25℃
    D.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2.0℃/d
    E.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 30℃

    答案:B,C,D
    解析:

  • 第2题: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对混凝土的 () 和 () 进行人为的控制。
    初始温度;内部的提高温度

  • 第3题:

    3、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温度差的措施错误的是()。

    A.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B.优先选用水化热高的水泥

    C.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D.早日回填土


    (1)原材料 1)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2)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 3)冷却骨料,特别是冷却粗骨料较冷却细骨料容易一些,具体方法是石子浇水。 (2)施工工艺 1)控制浇筑层厚度和进度,以利散热。 2)控制浇筑温度,如在浇筑混凝土时投入适量毛石、蛮石(粒径达150mm的大骨料),以吸收热量,并节约部分混凝土材料,但在这种混凝土中,“毛石块”不应大于总体积的20%~30%: 3)预埋冷却水管,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温度,进行人工导热。循环水是通过管道系统泵入的,以井水为最好: 4)在拌合水中加入部分冰块或全部用冰水也是可行的。因此,浇筑温度低于10℃是容易达到的,进一步降至10℃以下则较困难。拌合物需水量通常随温度降低而减少,故冷却混凝土配合比是有利的。 5)设测温装置,加强观测,并作好记录。

  • 第4题: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温度控制应符合的规定有(??)。

    A.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时,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50℃、内表温差不大于25℃
    B.大体积混凝土可分层、分块浇筑,分层、分块的尺寸宜根据温控设计的要求及浇筑能力合理确定;任何情况下,不得进行全断面一次浇筑
    C.分层浇筑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下层混凝土的顶面作凿毛处理,且新浇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
    D.分块浇筑时,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应平行于结构物的短边,并应在浇筑完成拆模后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
    E.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

    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温度控制应符合的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时,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75℃、内表温差不大于25℃。故A选项错误。大体积混凝土可分层、分块浇筑,分层、分块的尺寸宜根据温控设计的要求及浇筑能力合理确定;当结构尺寸相对较小或能满足温控要求时,可全断面一次浇筑。故B选项错误。分层浇筑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下层混凝土的顶面作凿毛处理,且新浇混凝土与下层已浇筑混凝土的温差宜小于20℃。分块浇筑时,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应平行于结构物的短边,并应在浇筑完成拆模后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

  • 第5题:

    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不仅要对混凝土成型之后的内部温度进行监 测,而且应在一开始,就对原材料、混凝土的拌合,人模和浇筑温度系统进行实测。


    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