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具有重要的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文学的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这个胜利,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 第2题:

    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是冯桂芬、马建忠、()。


    正确答案:郑观应

  • 第3题:

    在资产阶级改良派中,谭嗣同与其他个人不同的独树一帜的主张有()

    • A、主张变法
    • B、欲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欲实行君主立宪
    • D、主张救亡图存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龚自珍、魏源
    • B、奕诉、文祥、曾国藩
    • C、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
    • D、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 第6题:

    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1)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2)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
    (3)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4)认为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
    (1)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2)报纸的天职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3)提出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①"宗旨定而高",②"思想新而正",③"材料富而当",④"报事确而速"。
    (4)健全舆论的主张,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报纸与舆论的关系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主张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革命派报人更注意吸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更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

  • 第7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


    正确答案:先教育后革命

  • 第8题:

    填空题
    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是冯桂芬、马建忠、()。

    正确答案: 郑观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龚自珍、魏源

    B

    奕诉、文祥、曾国藩

    C

    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

    D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

    正确答案: 先教育后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1)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2)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
    (3)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4)认为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新闻思想:
    (1)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认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2)报纸的天职是"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3)提出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①"宗旨定而高",②"思想新而正",③"材料富而当",④"报事确而速"。
    (4)健全舆论的主张,阐述了什么是舆论,舆论的形成,报纸与舆论的关系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主张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革命派报人更注意吸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内涵,因而更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不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
    • B、张之洞
    • C、谭嗣同
    • D、梁启超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孙中山、章太炎
    • B、康有为、梁启超
    • C、张之洞、刘坤一
    • D、谭嗣同、严复

    正确答案:B,D

  • 第15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第一,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第二,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为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性: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敢提出反帝口;第二,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第三,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 第16题: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内容如下: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土地)

  • 第17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实行“宪政”的变法维新主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改良派的变法主张,体现在具体的改革方法上,就是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他们为清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方案:
    1)制定宪法。
    2)设议院、开国会。
    3)实行“三权分立”的宪政方式。

  • 第18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最早创办的是什么报刊?


    正确答案: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面临着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救国,但由于主张不同分成了两派: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主张武装起义,实行自下而上的革命。变法维新从何着手呢?康有为主要抓三件事:一是办报纸,进行宣传活动;二是办学会,进行组织活动;三是办学校,培养人才。三者当中,又以办报为先。维新派最早办起来的是《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创刊于北京,由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麦孟华编辑,委托京报房负责印刷,并由报贩随京报免费分送北京的官绅,最多时发行3000份。《万国公报》形式同于《京报》,隔天出版一册,每册10页,每期发表政论一二篇,宣传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大多出自梁启超之手。报纸报纸发行两月,京师士大夫“识议一变”,“渐知新法之益”,加上康、梁的奔走游说,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肖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在北京成立了强学会。这是维新建立的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团体。强学会成立后,将《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增加上谕、外电、译报、各报选录等内容,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继续出版。康有为在该报上发表了《强学会序》一文,痛陈甲午战后国家危急的形势,号召士大夫起来参加“强国之会”,挽救国家危亡。文章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摧人泪下,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为了在南方开展维新运动,康有为于1895年11月来到上海,成立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月1月12日出版了《强学报》。这是一份铅印报,五日刊,由康有为的另外两个弟子徐勤、何树龄编辑。其宗旨是:“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创刊号上,发表了康有为写的《京师强学会序》、《上海强学会序》;还刊登了三篇论说:《开设报馆议》、《孔子纪年说》、《论会即荀子群学之义》。
    强学会的成立和《中外纪闻》、《强学报》的出版,引起了封建顽固派的恐慌和忌恨。他们纷纷上书,指责康、梁“植党营私”,“开处士横议之风”,要求查禁。光绪皇帝迫于顽固派的压力,于1896年1月20日下令查封强学会及其所办的报纸。出版了5个月的《中外纪闻》和仅出了两期的《强学报》因而夭折。但是,它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首先,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酝酿了几十年的变法维新运动,已经由思想启蒙阶段转变为在上层社会中进行有组织的政治活动的阶段;其次,两个露锋芒,经受了锻炼,积累了办报经验。在沉默了7个月之后,维新派终于冲破阻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掀起了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 第19题:

    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王韬
    • B、容闳
    • C、薛福成
    • D、郑观应
    • E、马建忠

    正确答案:A,B,C,D,E

  • 第20题:

    问答题
    比较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

    正确答案: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新闻思想同出一源,均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因此,他们的办报主张不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在具体表述方面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革命派报人更注意汲取西方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内涵,因而更加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新闻思想取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主流新闻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明确地处革命办报的主张。改良派曾经提出过报纸是“国之利器”,办报“有益于国事”等思想。但是革命派报人认为,改良派指的“国”是大清国,他们要监督的政府是大清国政府,但是这正是革命党要推翻的。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认为报纸反映民意,影响舆论,指导舆论。这个与改良派当中谭嗣同提到的“报纸带民立言,成为民口、民史”相似,并且具有比较明显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意识。这与梁启超的“健全舆论的主张“也比较契合。认为报馆是体现舆论最有力的机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

    王韬

    B

    容闳

    C

    薛福成

    D

    郑观应

    E

    马建忠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
    A

    孙中山、章太炎

    B

    康有为、梁启超

    C

    张之洞、刘坤一

    D

    谭嗣同、严复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实行“宪政”的变法维新主张有哪些?

    正确答案: 改良派的变法主张,体现在具体的改革方法上,就是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他们为清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方案:
    1)制定宪法。
    2)设议院、开国会。
    3)实行“三权分立”的宪政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