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对
B错
第1题: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疼痛有双重含义,痛觉和病理反应
B.疼痛有双重含义,痛觉和痛反应
C.痛觉是个体的客观体验
D.疼痛是人体最强烈的应对策略之一
E.疼痛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第2题:
表层痛觉感受器是
A、分布在内脏器官组织游离的神经末梢
B、分布在皮肤、黏膜组织游离的神经末梢
C、需要特殊的适宜刺激引起疼痛
D、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疼痛
E、分布在皮肤的冷热感受器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牵涉痛是指( )
A.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B.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
C.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
D.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E.内脏及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感觉
第5题:
触觉适应表现为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
第6题:
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就是()。
第7题:
感官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第8题:
牵涉性疼痛的主要特点是()
第9题: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内外的环境变化所感受到的疼痛
对具有伤害威胁的环境刺激的正常痛觉
可引起机体的防御反应,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可随导致疼痛的原因解除而自行缓解
生理性疼痛不是疾病,无需治疗
第10题:
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
内脏和腹膜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用热可解降疼痛的机制是 ( )
A、增加新陈代谢和白细胞吞噬功能
B、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
C、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反射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
D、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
第14题: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生理性疼痛特点的是
A、机体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内外的环境变化所感受到的疼痛
B、对具有伤害威胁的环境刺激的正常痛觉
C、可引起机体的防御反应,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D、可随导致疼痛的原因解除而自行缓解
E、生理性疼痛不是疾病,无需治疗
第15题:
非疼痛性刺激引起的痛觉反应,称为( )
A、触物感痛
B、痛觉超敏
C、痛觉过敏
D、痛觉敏感
第16题:
第17题:
在引起痛觉的刺激持续作用下,人们对疼痛的适应性降低。
第18题:
牵涉痛是指()。
第19题:
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觉能力变化的现象称为()。
第20题:
牵涉痛是指()
第21题:
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痛觉迟钝,痛感弥散,定位准确,疼痛过程缓慢、持续
疼痛刺激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疼痛刺激不能准确反映病变刺激的部位,常引起反射性腹肌紧张
某个内脏病变产生的痛觉信号,被定位于远离该内脏的身体其他部位
第22题:
内脏疾病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
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
皮肤受切割等刺激时产生的痛觉
第23题:
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引起的痛觉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引起的痛觉
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产生的痛觉
内脏和腹膜受牵拉时产生的痛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