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休克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几种类型?它们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大面积烧伤血浆渗出易引起( )

    • A、休克
    • B、感染
    • C、急性肾功能衰竭
    • D、心力衰竭
    • E、呼吸衰竭

    正确答案:A

  • 第2题:

    按照种植季节,球根花卉有几种类型?并举出几种代表类型。它们的花芽分化和开花有何特点?如果要将它们的开花习性互换,生产中应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春植球根花卉:唐菖蒲,大丽花,美人蕉;它们是冬春分化型。要求第二年春天开花,需要进行花期调控促成栽培。(增温,施肥,修剪,夏秋季开花。)
    秋植球根花卉:郁金香,风信子,鸢尾,百合;它们是夏秋分化型。要求第二年秋天开花,需要进行花期调控抑制栽培。(降温,冷藏处理,春季开花。)

  • 第3题:

    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何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少尿期。为肾实质损伤期,一般持续7~14天。亦有长达60余天者。
    (1)少尿:每24小时尿量不足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尿相对密度低,且固定在1.010左右。尿钠增高,尿素氮、尿肌酐降低和等渗尿。
    (2)水中毒:表现为水潴留、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及高血压、心衰、脑水肿、肺水肿等。
    (3)酸碱平衡紊乱: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4)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及稀释性低钠血症等。高钾血症是死亡最常见原因。
    (5)氮质血症:可出现厌食、恶心、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出现烦躁、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
    (6)贫血及出血。
    第二期:多尿期。为肾实质恢复期,此期尿量逐渐增加,日尿量可达3~5L,尿相对密度仍低于1.010,甚至可达1.002。常为等渗或低渗尿。此期早阶段血非蛋白氮继续上升,少尿期的各种危险依然存在;后阶段由于排出大量水及电解质,可出现低血钠、低血钾和脱水症状。
    第三期:康复期。为肾实质痊愈期。自病程的第3个月开始,需3~6个月。此期肾小管功能继续恢复,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迅速下降,水和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尿量回落至正常。肾浓缩功能逐渐恢复,尿相对密度可达1.015~1.018,1年以后才能达1.025以上。病人仍有乏力、苍白、消瘦、肌肉萎缩等营养失调症状,需3~6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 第4题:

    严重挤压伤可引起( )

    • A、急性心功能衰竭
    • B、剧烈疼痛
    • C、急性肾功能衰竭
    • D、休克
    • E、肌肉广泛出血

    正确答案:B,C,D,E

  • 第5题:

    急性左心衰竭可引起哪种类型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急性左心衰竭常引起循环性缺氧和低张性缺氧的混合类型。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组织供血供氧量减少,引起循环性缺氧。同时急性左心衰竭引起广泛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肺泡内氧弥散入血减少而合并呼吸性缺氧。患者PaO2、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可降低,血氧容量正常,从毛细血管内向细胞弥散的氧量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如外周血流缓慢,细胞从单位容积血中摄氧量增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增大。

  • 第6题:

    休克患者如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休克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几种类型?它们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如何?


    正确答案: 休克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2种类型,即急性肾前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肾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机制:
    ①休克早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发生肾前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②长时间的缺血,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肾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严重肾功能障碍时为少尿、无尿,同时伴有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患者如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 第8题:

    休克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肾小管(),发生()肾功能衰竭。


    正确答案:坏死;器质性

  • 第9题:

    生物膜运输的分子机制有几种主要假设,它们相互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物质跨膜运输的分子机制大致可概括为3种主要假设模型:移动性载体模型、 孔道或通道模型和构象变化模型。 生物膜运输是生物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而内容又非常广泛的领域,不可能用一种模型去根括迄今己知的多种运输体系的功能。这3种假设模型有许多不同点,如参与运输的实体在形态、结构以及运输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但它们又有许多共同性和相关性,主要表现在这3种运输方式都有选择性和方向性。

  • 第10题:

    问答题
    能引起固缩肾的疾病有几种?各自发生机制如何?

    正确答案: 4种固缩肾类型及鉴别
    (1)高血压固缩肾:由高血压引起。发生机制:由于肾细动脉、小叶间及弓形动脉及入球动脉发生玻璃样变至两侧肾弥漫性肾小球缺血、纤维化、玻璃样变,所属小管萎缩、消失,部分健存肾小球发生代偿肥大,导致肾表面呈细颗粒状。
    (2)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由肾动脉硬化引起。发生机制:肾动脉开口处或主干近侧端发生粥样硬化,多为偏心性的纤维斑块,严重者导致肾动脉高度狭窄,甚至并发血栓而完全阻塞,受累动脉所供血区缺血、梗死,梗死灶机化后形成较大的凹陷瘢痕。多个瘢痕使肾缩小、硬化固缩。
    (3)慢性肾炎性固缩肾:多由急性肾炎引起,亦可原因不明。发生机制:由于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团纤维化,引起整个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球,所属小管萎缩、纤维化、消失。纤维组织收缩使肾体积缩小,残留的相对正常肾小球发生代偿肥大小管扩张,致使固缩肾表面形成弥漫性细颗粒。
    (4)慢性肾盂肾炎性固缩肾: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由化脓菌引起。发生机制:炎症主要在肾间质,所以首先引起肾小球囊的环形纤维化,进一步发展涉及整个小球纤维化、玻璃样所属小管萎缩消失。由于灶性破坏范围较大,纤维组织增生致使肾体积缩小,存留肾小球发生代偿肥大,加上肾盂炎因瘢痕收缩,使固缩肾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凹陷瘢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失血性休克早期,发生肾功能障碍多表现为()肾功能衰竭。持续肾缺血,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如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

    正确答案: 肾前性(功能性),肾性(器质性),较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休克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肾小管(),发生()肾功能衰竭。

    正确答案: 坏死,器质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多尿的发生机制是GFR增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细胞损伤的机制。


    正确答案: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细胞损伤的机制有:①ATP合成减少和离子泵失灵;②自由基增多;③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④磷脂酶活性增高;⑤细胞骨架结构改变;⑥细胞凋亡的激活。

  • 第15题: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发生多尿的机制。


    正确答案: 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发生多尿的机制是: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正常;②新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浓缩功能尚未恢复;③肾小管阻塞由于肾间质水肿消退而解除;④少尿期蓄积了大量尿素,致使肾小球滤出尿素增多,产生渗透性利尿。

  • 第16题:

    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

    • 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 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 C、肾性肾功能衰竭
    • D、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失血性休克早期,发生肾功能障碍多表现为()肾功能衰竭。持续肾缺血,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如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


    正确答案:肾前性(功能性);肾性(器质性);较差

  • 第18题:

    诊断休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功能依据是少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晶粒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成因如何?


    正确答案:晶粒是晶粒碳酸盐岩(也称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晶粒可首先根据其粒度划分为砾晶、砂晶、粉晶、泥晶等;砂晶还可再细分为极粗晶、粗晶、中晶、细晶及极细晶;粉晶还可再细分为粗粉晶和细粉晶。泥晶和细粉晶的方解石和白云石,主要是原生或准同生的;粗粉晶以上的方解石和白云石,主要是次生的,即重结晶或交代作用的产物。

  • 第20题:

    休克缺血、缺氧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属于()

    • A、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 B、阻塞性肾功能衰竭
    • C、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 D、肾性肾功能衰竭
    • E、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问答题
    休克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几种类型?它们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如何?

    正确答案: 休克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有2种类型,即急性肾前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肾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机制:
    ①休克早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发生肾前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②长时间的缺血,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肾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严重肾功能障碍时为少尿、无尿,同时伴有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患者如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较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
    A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B

    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C

    肾性肾功能衰竭

    D

    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急性左心衰竭可引起哪种类型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急性左心衰竭常引起循环性缺氧和低张性缺氧的混合类型。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组织供血供氧量减少,引起循环性缺氧。同时急性左心衰竭引起广泛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肺泡内氧弥散入血减少而合并呼吸性缺氧。患者PaO2、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可降低,血氧容量正常,从毛细血管内向细胞弥散的氧量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如外周血流缓慢,细胞从单位容积血中摄氧量增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增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休克缺血、缺氧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属于()
    A

    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B

    阻塞性肾功能衰竭

    C

    器质性肾功能衰竭

    D

    肾性肾功能衰竭

    E

    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