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某企业2010年某月份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有关资料如下: <img src="//img.examk.com/exam/w/c/4KNLHa7Fqwc6rDrkjB74wzGuH3225MMt.jpg">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企业第一季度总产值和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

    时 间 1月 2月 3月 4月

    总 产 值(万元) 150 170 175 180

    月初职工人数(人) 500 510 516 520

    计算:(1)该企业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2)该企业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


    参考答案:

  • 第2题:

    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对企业产值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因素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总量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正确答案:D
    解析: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区别在于:在计算平均指标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属于一个总体,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有一个总体单位必有一个标志值与之对应,只有这样计算出的平均指标才能表明总体的一般水平;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这两个总量指标没有依附关系,而只是在经济内容上存在客观联系。构成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包含范围是决定它归属的依据。如,工人劳动生产率=产值/工人人数,它反映的是平均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所以它属于平均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全部员工人数,它反映的是企业中平均每个员工创造的产值,非生产人员也进入了计算范围,它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 第3题:

    某企业2008年下半年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资料回答 81~85 题。

    某企业2008年下半年劳动生产率资料

    第 81 题 月末职工人数是( )。

    A.时点指标

    B.时期指标

    C.数量标志

    D.总量指标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该企业3月至6月平均职工人数为()人。

    A.1410
    B.1445
    C.1457
    D.1420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平均发展水平。题目属于间断时点指标,每次登记的间隔期相等,所以采用“两次平均”均为算术平均值。第一次平均:(1400+1500)÷2=1450;(1500+1460)÷2=1480;(1460+1420)÷2=1440。第二次平均:(1450+1480+1440)÷3=1457。

  • 第5题:

    现有甲乙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职工人数资料如表7 -6所示。

    表7 -6

    在上述分析中应用了指数因素分析法,其应用的指数体系为( )。


    A.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B.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C.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D.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答案:C
    解析:
    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 第6题:

    现有甲乙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职工人数资料如表7—6所示。



    请计算和回答下列题。

    在上述分析中应用了指数因素分析法,其应用的指数体系为()。

    A.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B.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C.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D.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答案:C
    解析:

  • 第7题:

    某企业工人技术等级情况如表1-8所示。

    试求该企业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


    答案:
    解析:
    解:技术工人的平均技术等级公式为:

    其中,初级工的比重=初级工人数÷总人数=12.5%,依此类推得表1-9。

    则该企业的工人平均技术等级=(234×5+521×4+680×3+309×2+126×1)÷1870≈3.23。

  • 第8题:

    计算劳动生产率的人员范围,工业企业一般采用()的计算方式。

    • A、工人劳动生产率逆指标
    • B、定额工时
    • C、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
    • D、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假定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分组,并已知各组产值,求平均工人劳动生产率,应采用()平均公式来计算。


    正确答案:加权调和

  • 第10题:

    问答题
    已知某企业2009年第三季度各月的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表所示:[img:LzIwMTQtMDgvd21sNzE2LzIwMTQwODI2MTg0MDE4NjE0My5qcGc=]问题:该企业2009年第三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是?

    正确答案: [img:LzIwMTQtMDgvd21sNzE2LzIwMTQwODI2MTg0MjQ0NTgyMDcuanBn]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单位:人)如下: 时间 3月31日 4月30日 5月31日 6月31日 职工人数 1400 1500 1460 1420 该企业3~6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 )。
    A

    1500人

    B

    1400人

    C

    1445人

    D

    1457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现有甲乙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职工人数资料如表7—6所示。[img:LzIwMTctMDUvd2FuZ3l1LzIwMTcwNTExMDk0NTU5MzQ4My5qcGc=]请计算和回答下列问题在上述分析中应用了指数因素分析法,其应用的指数体系为()。
    A

    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B

    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C

    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D

    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企业职工人数(单位:人)资料如下表所示:

    该企业1—5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 )人。

    A.145.2

    B.145.5

    C.146

    D.146.8


    正确答案:B
    解析:该企业1—5月份平均职工人数=[(140+150)÷2+(150+146)÷2+(146+142)÷2+(142+148)÷2]÷(5-1)=145.5(人)。

  • 第14题:

    某企业第四季度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2)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劳动生产率。


    正确答案:
    某企业第四季度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资料


  • 第15题:

    某机械加工企业下设四个生产车间生产加工同种类型和型号的产品,并以人均产量评价劳动生产率。



    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间总产量占企业总产量比重最大的是甲车间
    B.按工人级别来分,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中级工
    C.该企业最应当加强对丁车间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培训
    D.只有丙车间的劳动生产率低于所在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比重比较,定位表格材料,加法计算考虑截位舍相同,则对各车间产量均舍后两位计算。甲车间总量为56+125+60=241,乙车间为60+104+88=252,整体量均为企业总产量,部分量最大则比重最大,即乙车间比重最大,错误。
    B选项,现期平均数比较,定位表格材料,根据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产量/工人数可得,



    高级工>中级工,错误。
    C选项,现期平均数比较,定位表格材料,由A选项可知,甲、乙、丙、丁总产量分别为24100、25200、20700、20500,且四个车间人数均为100人(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丁车间总产量最低即劳动生产率最低,最应当加强,正确。
    D选项,由C选项可知,丁车间的劳动生产率低于丙车间,若丙车间低于企业平均值,则丁车间必然低于企业平均值,错误。

  • 第16题:

    已知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该企业3~6月平均职工人数为()人。

    A:1500
    B:1457
    C:1445
    D:1400

    答案:B
    解析:
    职工人数是每隔一个月登记一次,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各时点的指标值(i=1,2,…,n),n为时点个数。该企业3~6月平均职工人数==1456.67≈1457(人)。

  • 第17题:

    现有甲乙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职工人数资料如表7—6所示。



    计算甲乙两企业总产值变化中受劳动生产率变动影响而增加(或减少)的相对额公武为()。



    答案:B
    解析:

  • 第18题:

    现有甲乙两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平均职工人数资料如表7 -6所示。

    表7 -6

    请计算和回答下列问题。
    在上述分析中应用了指数因素分析法,其应用的指数体系为( )。


    A.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B.总产值=平均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C.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D.总产值指数=平均职工人数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答案:C
    解析:

  • 第19题:

    某企业2009年四月份几次工人变动登记如下: 试计算企业平均工人数。
    这是资料变化时登记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以变量值的持续时间为权数加权平均。

  • 第20题:

    某企业甲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车间工人劳动生产率的1.3倍,这是()

    • A、比例相对指标
    • B、结构相对指标
    • C、比较相对指标
    • D、强度相对指标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104.76%。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间总产量占企业总产量比重最大的是甲车间

    B

    按工人级别来分,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中级工

    C

    该企业最应当加强对丁车间人工的劳动生产率培训

    D

    只有丙车间的劳动生产率低于所在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间总产量占企业总产量比重最大的是甲间

    B

    按工人级别来分,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中级工

    C

    该企业最应当加强对丁车间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培

    D

    只有丙车间的劳动生产率低于所在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正确答案: 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