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随机性
B.综合性
C.交际互动
D.生动性
第1题:
A、互动性
B、情境性
C、综合性
D、规范性
第2题:
A、营造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B、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
C、搭建多向互动的交际平台
D、利用灵活多样的交际形式
E、传授科学实用的交际技能
F、提供广阔丰富的实践途径
第3题:
A.听话辨识力
B.听话评品力
C.听话记忆力
D.听话理解力
第4题:
A.交际双方互动性
B.言语风格多样性
C.语言使用口语化
D.临场应变灵活性
第5题:
“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是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
B、实践性
C、主观性
D、个性化
第6题: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而过去的“听话、说话”,往往是单向的,人为地把听、说分解,或单纯地“听”、或单纯地“说”,既缺少交际对象和交际目的,又构不成一定的交际环境,所以只能是一种单向的、自我式的静态语言实践,这就是“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的本质区别。()
第7题:
A.从口语交际凭借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
B.从口语交际要培养的基本技能来看
C.从口语交际进行的方式来看
D.从口语交际内容涉及的领域来看
E.从口语交际活动主体的数量来看
第8题:
第9题:
()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交际互动的工具。
语言
略
第10题:
在口语交际信息传播的构成要素中,被称为“信源”的要素是()。
第11题:
在口语交际信息传播的构成要素中,被称为“信宿”的要素是()。
第12题:
第13题:
A、设置话题和情境,凸显口语交际的人际交往功能;
B、与阅读和写作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既强化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又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C、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口语交际知识的呈现上重启发、轻讲授;训练方式、途径灵活多样,体现了从“听说”到“口语交际”的转变;
D、口语交际内容的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
第14题:
A.形成双向和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B.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C.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
D.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
E.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着力培养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兼顾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F.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
第15题:
A.客观性
B.生动性
C.准确性
D.教育性
第16题:
《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与以前的“听话、说话”没有本质的区别,与2000年提出的“口语交际”也有一定的差别。()
第17题:
A.综合性学习活动
B.口语交际
C.写作
D.识字与写字
E.阅读
第18题:
A突出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
B教师引导要切实、精当
C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
D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
第19题:
A.忽略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性。
B.忽略培养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C.创设特定的口语交际情境。
D.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
第20题:
第21题:
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第22题:
口语交际信息传播模式的组成部分有()。
第23题:
创造性、互动性、综合性
情境性、单一性、综合性
情境性、互动性、复杂性
情境性、互动性、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