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广播受众的老龄化现象?
第1题:
如何看待通货膨胀现象,请阐述你的看法。(7分)
第2题:
第3题:
“受众即市场”观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积极的意义与消极的方面各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看待这一观点。
“受众即市场”观点的主要内容:将受众视为大众传播产品的消费者,受众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与其在超市购买商品呈样,能否满足个人的需求是最重要的标准。传播者与受众是一种买卖关系,大众传播者是信息产品的制造企业,受众是信息产品的购买点。
积极的意义:
一,它强化了受众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受众的主动性,避免了“传而不通”的零效果或负效果现象。
二,它反映了大众传播业动作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消极的方面:将受众仅仅视为消费者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播者不仅仅是经营者、牟利者,还是信息传播者。
二,受众不仅仅把大众传播视为物质消费,大众传播对对受众而言,还有娱乐、信息、教育等价值。
三,信息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前者关注物质的丰富,后者重视精神的提升。
对这一观点的正确态度:简单的买卖关系是不能用来定义大众传播的传受关系的,只有全面看待大众传播产品的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才能真正发挥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略
第4题:
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特点,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受众的问题。
第5题:
如何看待“小沈阳热”现象。
第6题:
你对当前网络上的“全民偷菜”现象如何看待?
第7题:
.你如何看待党政机关修建豪华“培训中心”这一现象?
第8题:
新闻受众的从众心理指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受众的这种心理与行为?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广播受众的收听动机包括哪些?
①竞争心理需求。
②获得新知的需求。
③自我评价需求。
略
第15题:
如何看待“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
第16题:
“看新闻过目即忘”是受众极易产生的心理现象,如何减少这类现象?
第17题:
你如何看待外国节日进入中国这一现象?
第18题:
你是如何看待网络语言现象的,应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
第19题:
如何看待广播受众的老龄化现象?
第20题:
你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