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某,男,是某市一家国有亏损企业的职工。2000年10月,古某通过企业向所在区劳动保障局申请审批退休,理由是自己身体有病,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年龄已满50周岁,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区劳动保障局经审查后认为,古某尽管身体有病,但是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属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因此,不予批准古某的退休申请。古某对区劳动保障局的决定不服,向省劳动保障厅提出行政复议。省劳动保障厅经审查,告知古某应该到其所在区的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即市劳动保障局提出行政复议。古某到市劳动保障局提出行政复

题目

古某,男,是某市一家国有亏损企业的职工。2000年10月,古某通过企业向所在区劳动保障局申请审批退休,理由是自己身体有病,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年龄已满50周岁,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区劳动保障局经审查后认为,古某尽管身体有病,但是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属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因此,不予批准古某的退休申请。古某对区劳动保障局的决定不服,向省劳动保障厅提出行政复议。省劳动保障厅经审查,告知古某应该到其所在区的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即市劳动保障局提出行政复议。古某到市劳动保障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后,市劳动保障局经审查维持了区劳动保障局不予批准古某退休的具体行政行为。古某于是向法院起诉市劳动保障局,要求法院判决市劳动保障局改变其决定。请问古某能否向法院起诉市劳动保障局?原因是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古某,男,是某市一家国有亏损企业的职工。2000年10月,古某通过企业向所在区劳动保障局申请审批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普通合伙企业原有合伙人3人,后古某申请入伙,当时合伙企业负债20万元。入伙后,合伙企业继续亏损,古某遂申请退伙,获同意。古某退伙时,合伙企业已负债50万元,但企业尚有价值20万元的财产。后合伙企业解散,用企业财产清偿债务后,尚欠70万元不能偿还。对古某在该合伙企业中的责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古某应对7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B.古某仅对其参与合伙期间新增的3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C.古某应对其退伙前的5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D.古某应对其退伙前的5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应扣除其应分得的财产份额


    正确答案:C
    普通退伙人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 第2题:

    某合伙企业原有合伙人3人,后古某申请入伙,当时合伙企业负债20万元。入伙后,合伙企业继续亏损,古某遂申请退伙,获同意。古某退伙时,合伙企业已负债50万元,但企业尚有价值20万元的财产。后合伙企业解散,用企业财产清偿债务后,尚欠70万元不能偿还。对古某在该合伙企业中的责任,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古某应对7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B:古某仅对其参与合伙期间新增的3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C:古某应对其退伙前的5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D:古某应对其退伙前的5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应扣除其应分得的财产份额

    答案:C
    解析:
    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退伙人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因此,本题中古某应当对其退伙时合伙企业已负的5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故应选C。财产份额的分配比例属于合伙企业内部协议,不具有对外效力。故D错。

  • 第3题:

    2005年,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退休职工增加养老金问题的复函有关问题的请示》(劳函字[2005]第023号文)。针对此请示,劳动和承社会保障部给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了《关于退休职工增加养老金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劳办发[2005]第104号文)。叶某向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公开《关于离退休职工增加养老金问题的复函有关问题的请示》。但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通知》的形式答 复:“本局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请示工作的函件(即第023号文),属于政府内部公文事项, 不予公开。”叶某对《通知》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某提出申请时,应出示有效身份证件
    B.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答复《通知》应当自收到叶某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
    C.在行政诉讼中,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当对该《通知》的根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 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举证
    D.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叶某的诉讼请求


    答案:C
    解析: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
    讲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5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 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 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据此,只有申请公开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时才需出示有效证件,故 选项A错误。根据第24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 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15+15工作日”不等于“1 个月”,故选项B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1款规定: “被告拒绝向原告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对拒绝的根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 情况举证。”题干中的《通知》实际是拒绝公开,故选项C正确,应选。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 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据此,叶某申请公开的《请示》 是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第4款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 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 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据此,拒绝公开的法定理由只能是政府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某市劳动和 社会保障局以属于政府内部公文事项而不予公开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故叶某要求公开的诉讼 主张应当得到支持,而非驳回。故选项D错误。正确的判决方式应当是:撤销《通知》,并 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公开(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 题的规定》第9条第1款)。

  • 第4题:

    某合伙企业原有合伙人2人,后古某申请入伙,当时合伙企业负债20万元。入伙后,合伙企业继续亏损,古某遂申请退伙,获同意。古某退伙时,合伙企业已负债50万元,但企业尚有价值20万元的财产。后合伙企业解散,用企业财产清偿债务后,尚欠70万元不能偿还。则古某应对该合伙企业中()万元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A.20

    B.30

    C.50

    D.70


    正确答案:C

  • 第5题:

    2005年,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关于退休职工增加养老金问题的复函有关问题的请示》(劳函字[2005]第023号文)。针对此请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给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了《关于退休职工增加养老金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办发[2005]第104号文)。叶某向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公开《关于离退休职工增加养老金问题的复函有关问鞸的请示》。但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通知》的形式答复:“本局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清示工作的函件(即第023号文),属于政府内部公文事项,不予公开。”叶某对《通知》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某提出申请时,应出示有效身份证件
    B.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答复《通知》应当自收到叶某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
    C.在行政诉讼中,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当对该《通知》的根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 和说明理由义务的情况举证
    D.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叶某的诉讼请求


    答案:C
    解析:
    考点: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
    讲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5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据此,只有申请公开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时才需出示有效证件,故选项A错误。根据第24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不能场答复的,应当收到申请之日起 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 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15+15工作日”不等于“1 个月”,故选项B错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1款规定: “被告拒绝向原告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对拒绝的根据以及履行法定告知和说明理由义务的 情况举证。”题干中的《通知》实际是拒绝公开,故选项C正确,应选。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 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据此,叶某申请公开的《请示》 是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第4款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 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 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据 此,拒绝公开的法定理由只能是政府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某市劳动和 社会保障局以属于政府内部公文事项而不予公开的理由是不成立的。故叶某要求公开的诉讼 主张应当得到支持,而非驳回。故选项D错误。正确的判决方式应当是:撤销《通知》,并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公开(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 题的规定》第9条第1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