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背景链接】2019年8月,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这为我们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观点】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社会群体历经漫长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是其思维方式、信仰风俗、审美情趣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保护好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就是保护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综合分析】文化符号被认为是具有特殊内

题目
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

【背景链接】

2019年8月,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这为我们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出观点】

民族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社会群体历经漫长历史发展阶段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代表性符号,是其思维方式、信仰风俗、审美情趣和民族情感等的凝练表达。保护好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就是保护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综合分析】

文化符号被认为是具有特殊内涵和意义的文化标志,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体现。众所周知,汉语、北京故宫、长城、孔子、道教、兵马俑、莫高窟、瓷器、京剧等这些享誉世界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同样,一提到大雁塔、秦腔、羊肉泡馍,大家就会想到陕西,而说起秦淮河、中山陵,人们自然会与南京联系在一起。敬重这些文化符号,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表现;善待这些文化符号,则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达40个,均位居世界第一。如此巨量的文化符号,只有在为人认识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民族文化符号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下与未来的,其背后不仅具有可融入时代发展的精神价值,还可以通过创新性转化发挥出一定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大受市场欢迎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就是明证。另外,相对于文化遗产本体的不可移动性,符号化的文化不仅易于为人理解,更易于传播,有助于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与域外文明的交流。

古人往往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这是对文化和旅游融合最为朴素贴切的注解。人们常常在旅途中与民族文化符号不期而遇,但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使其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仍是需要思考的命题。

【参考对策】

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首先要守住安全红线,强化保护为先的理念。所谓“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并不是要厚古薄今,而是强调要尊重史实,加强保护。就文化遗产地旅游而言,必须杜绝生态环境过载,制造伪文物、假遗址,“重开发、轻保护”等错误行为。我们不仅要严格保存和维护空间维度上的文化遗迹,更要保证民族文化符号的原真性,避免一切以商业效益为出发点的误读、曲解和盲目的旅游开发行为。

加强民族代表性符号保护,需要在认知的基础上做好转化和传播,积极寻求其与文化旅游市场的链接点,将其打造成城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名片。这需要在保持原真性的基础上挖掘、甄别适用于文旅市场利用的符号元素,进而借助创意思维和科技手段提炼、强化符号特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此外,还应重视建设现代文旅立体传播矩阵,扩大传播影响力,并深入研究不同的文化语境,做好民族文化符号的国际表达。


相似考题
更多“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符号 ”相关问题
  • 第1题: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的汉字现在受着键盘文化的严重冲击,为此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认字和书写汉字的教育,表明( )。


    A.汉字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B.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唯一途径
    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世界进入了文明
    D.中华汉字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文化生活》中华民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加强学生认字和书写汉字的教育是因为汉字十分重要,D项正确。

    A项: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非基础。本身错误,排除。

    B项:汉字不是唯一途径,本身错误,排除。

    C项: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本身错误,排除。

  • 第2题: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中华文化专指汉族文化
    • B、中华文化是指少数民族文化
    • C、中华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正确答案:C

  • 第3题:

    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2008年12月21日下午在上海闭幕。在与台湾同胞的交流中,大家感受到: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下列对中华文化与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中华文化通过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
    • B、各民族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各民族文化文化通过中华表现出来
    • C、中华文化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各民族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 D、中华文化寓于各民族文化之中,中华文化通过各民族文化表现出来

    正确答案:D

  • 第4题:

    2010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是因为()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中华民族()

    • A、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
    •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
    • C、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 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年夜饭里的团圆内涵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增加亲和力、凝聚力的一种方式。由此体现出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

    • A、民族精神指导民族文化的发展
    •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 D、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石

    正确答案:C

  • 第7题:

    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 B、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 D、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对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 B、各民族文化相互独立
    • C、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渐趋相同
    • D、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正确答案:D

  • 第9题:

    ()是一个国家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和符号。

    • A、民族文化
    • B、民族服装
    • C、民族观念
    • D、民族信仰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中华文化专指汉族文化

    B

    中华文化是指少数民族文化

    C

    中华文化是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民族文化的传播媒介是()
    A

    报纸

    B

    广播

    C

    电视

    D

    民族语言符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简述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探索文明发祥的进程中,中国文化虽历经沧桑却( )。


    A.中华民族文化薪火相传、亘古不变
    B.中华民族文化内容单一、结构简单
    C.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连绵不断
    D.中华民族文化品位日趋下降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文化生活》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相关知识。中华文化的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项正确。

    A项:中华民族文化不断的继承与创新,而非亘古不变,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并不单一,说法错误,排除。

    D项:中华民族文化品位并非日趋下降,说法错误,排除。

  • 第14题:

    2013年9月13日至9月16日,第二届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博览会在兰州举行。宣传推介各族文化,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改革发展成就,通过商业、信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全国各民族间的友谊。西部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龙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中华儿女大都认同自己是文化意义上“龙”的传人。这显示了()

    • A、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特性
    • B、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C、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不能丢。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2013年2月9日,中国农历蛇年春节到来之际,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纷纷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喜迎新春。这是() ①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中华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的特性。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第19题: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也呈多样性。对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 B、各民族文化相互独立
    • C、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渐趋相同
    • D、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民族文化的传播媒介是()

    • A、报纸
    • B、广播
    • C、电视
    • D、民族语言符号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简述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 第22题:

    判断题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核心不能丢。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是一个国家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和符号。
    A

    民族文化

    B

    民族服装

    C

    民族观念

    D

    民族信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