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行人闯红灯行为,要抓准“病根儿”说到闯红灯,很多人都认为只有机动车才会闯红灯。走在路上,行人最大。近日,南京和上海都对闯红灯的行人开具了独特的罚单。这也让我想起了一起因行人闯红灯被撞,最后交警判行人全责的新闻。可见,行人也不能闯红灯。这种罚单的开具,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行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身人身财产安全,不扰乱交通秩序,有利于我们城市秩序稳定有序。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法治化发展的一大进步,将行人走路不看路、乱闯红灯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上,是我们法律不断完善的一个体现。当然,一味靠罚并

题目
治理行人闯红灯行为,要抓准“病根儿”

说到闯红灯,很多人都认为只有机动车才会闯红灯。走在路上,行人最大。近日,南京和上海都对闯红灯的行人开具了独特的罚单。这也让我想起了一起因行人闯红灯被撞,最后交警判行人全责的新闻。可见,行人也不能闯红灯。这种罚单的开具,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行人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身人身财产安全,不扰乱交通秩序,有利于我们城市秩序稳定有序。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法治化发展的一大进步,将行人走路不看路、乱闯红灯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上,是我们法律不断完善的一个体现。

当然,一味靠罚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绿灯的现象。我们更应该打一套组合拳,在政府牵头下,加以媒体的引导,最终达到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我们政府部门,特别是交管部门除了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相应的违法违规行为加以处罚以外,更要加强对这些乱闯红灯行人的教育,毕竟教育引导才是帮助他们改掉坏毛病的方法。当然,对屡教不改的行人,我们可以将其拉入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黑名单,限制其银行贷款和飞机高铁出行,让不遵法者寸步难行。

我们的媒体朋友,要加大对乱闯红绿灯行为危害的宣传,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播放乱闯红绿灯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可以在路口的广告牌或者宣传栏上进行实地提醒和宣传,警示行人不要乱闯红绿灯。

我们每个人更是要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自律规范,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乱闯红绿灯,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身边的人,在社会上营造良好氛围。

我相信,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行人因乱闯红绿灯接到罚单的事情会越来越少,城市的交通也会越来越畅通高效。


相似考题
更多“治理行人闯红灯行为,要抓准“病根儿” ”相关问题
  • 第1题:

    打虚头策略运用时应注意()

    A.抓准虚头.打虚头要坚决

    B.坚决而有成果

    C.准而狠


    参考答案:A

  • 第2题:

    为治理交通拥堵,某市制定地方性法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行人闯红灯罚款20元,累计10次处以行政拘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例有权规定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处以罚款
    B.该条例只有在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后才可设定行政拘留
    C.只有该市人大有权制定该条例,该市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
    D.法院可以根据被处罚人的审查要求撤销该条例

    答案:A
    解析:
    根据《立法法》第8条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制定法律,行政拘留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是法律绝对保留的事项,只能有法律规定,B项错误。地方性法规制定的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9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法院无权地方性法

  • 第3题:

    通报要注重政策性,抓准时机,发当其时,不能时过境迁才发布。

    A

    B



  • 第4题:

    以下哪些行为会增加行人的危险?()

    • A、不走人行横道
    • B、闯红灯
    • C、不走天桥或地下通道
    • D、边走路边打手机或者听耳机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以下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达到拘留处罚的是()。

    • A、行人跨越道路隔离设施
    • B、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
    • C、机动车闯红灯
    • D、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以下哪些属于事故?()

    • A、行人闯红灯
    • B、原油泄漏污染海洋
    • C、火灾爆炸
    • D、职工手指在生产过程中被砸断

    正确答案:B,C,D

  • 第7题:

    陈某驾车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不小心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陈某构成故意犯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2018年3月,深圳警方上线了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曝光台网站,公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部分信息,引发广泛讨论。去年4月,深圳交警在一处安全岛上,正式启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该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行为,对人脸进行提取、识别,储存闯红灯人脸数据,通过实时搜索比对,查找同一个人是否多次闯红灯,并可通过数据对接,落实违法人员身份,对违法人员进行大屏显示相应信息。此举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曝光侵犯了个人隐私。对此事,你是怎样的看法


    正确答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治安和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深圳的行人过马路闯红灯取证系统就是交通治理智能化的体现。该系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闯红灯者进行信息对比识别,将其部分个人信息在大屏上进行曝光。
    所谓隐私,就是别人知道了以后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信息。就此事来看,警方侵犯他人隐私应该有两方面的过度表现:首先是公开了闯红灯者全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这种公开可能会诱发居心不良者对当事人信息的违法使用,从而使当事人个人利益受损;其次是警方公开了与当事人违法行为无关的信息,比如违法者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等,这种曝光就明显过度,算是一种侵犯隐私的表现。事实上,深圳警方的做法都处于一个合理且适度的范围,可以说并没有过度。
    信息技术的确是人类隐私的杀手,特别是信息技术如今在社会治理中应用越来越广,不排除一些不当应用会对他人隐私造成伤害。在这个问题上,权力一定要保持对权利的敬畏,坚持处罚与违法行为性质相当的原则,超出必要限度就可能构成侵权。
    法治的作用之一是平衡权利与权力。无论是权利还是权力都有边界,过了界即为滥用。特别是对于公权力而言,法治的要求是对公权力的制约,公权力需要敬畏权利。

  • 第9题:

    对当事人突出争执焦点,一要抓准,二要抓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问答题
    近日,四川绵阳市交警部门在城区多个路口启用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现场录像取证。同一人在同一路口闯红灯超过3次,系统会长期播放抓拍视频;超过20次,则可能在绵阳城区多个路口的系统屏幕上同时播放,全面曝光其闯红灯行为,对此项政策,你怎么看待?

    正确答案: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现如今私家车越来越多,导致交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人们的规则意识缺失,道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所有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四川绵阳的新规定正是针对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提出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规的出台极大的威慑了一些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弥补了“对闯红灯”处罚的缺失,有利于促进行人文明出行,时刻遵守交通规则,保障其出行安全,纠正国人无意识闯红灯的不良风气。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敢于闯红灯的人,心中对信号灯已经缺乏一定的敬畏,恐怕不是高科技的抓拍就能治理。乱闯红灯的治理,关键还是要靠交警部门严格现场执法。
    第一方面,对执法管理部门来说,法无授权不能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细化的惩罚,其中并没有对闯红灯者进行曝光的条款。
    第二方面,当地交警出台某些措施,应该做好事先的宣传解释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知晓度,取得市民理解支持;而且可以征集公众意见建议,加以修正完善。
    第三方面,多次闯红灯的行人交通文明安全意识淡化,对其抓拍曝光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不过,当行人意识到错误并且遵守道路通行规则后,就不应再滚动播出其相关视频和照片。曝光应以教育惩戒为目的,要拿捏尺度,避免使当事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2018年3月,深圳警方上线了行人过马路闯红灯曝光台网站,公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部分信息,引发广泛讨论。去年4月,深圳交警在一处安全岛上,正式启用“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该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行为,对人脸进行提取、识别,储存闯红灯人脸数据,通过实时搜索比对,查找同一个人是否多次闯红灯,并可通过数据对接,落实违法人员身份,对违法人员进行大屏显示相应信息。此举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曝光侵犯了个人隐私。对此事,你是怎样的看法

    正确答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治安和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深圳的行人过马路闯红灯取证系统就是交通治理智能化的体现。该系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闯红灯者进行信息对比识别,将其部分个人信息在大屏上进行曝光。
    所谓隐私,就是别人知道了以后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的信息。就此事来看,警方侵犯他人隐私应该有两方面的过度表现:首先是公开了闯红灯者全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这种公开可能会诱发居心不良者对当事人信息的违法使用,从而使当事人个人利益受损;其次是警方公开了与当事人违法行为无关的信息,比如违法者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庭成员等,这种曝光就明显过度,算是一种侵犯隐私的表现。事实上,深圳警方的做法都处于一个合理且适度的范围,可以说并没有过度。
    信息技术的确是人类隐私的杀手,特别是信息技术如今在社会治理中应用越来越广,不排除一些不当应用会对他人隐私造成伤害。在这个问题上,权力一定要保持对权利的敬畏,坚持处罚与违法行为性质相当的原则,超出必要限度就可能构成侵权。
    法治的作用之一是平衡权利与权力。无论是权利还是权力都有边界,过了界即为滥用。特别是对于公权力而言,法治的要求是对公权力的制约,公权力需要敬畏权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通报要注重政策性,抓准时机,发当其时,不能时过境迁才发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李冰骑着自行车闯红灯,被交警拦下来,并被罚款50元。请问李冰的闯红灯行为是( )

    A.不道德行为

    B.违法行为

    C.合法行为

    D.合理行为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怎样抓准主诉?


    答案:
    解析: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主诉往往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一般只有一两个症状,即是主症,抓准主症后,然后围绕主症,进一步深入询问有关兼症和病史,再结合其他三诊全面诊察;问诊时还要将主诉所述的症状或体征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情况询问清楚,不能笼统、含糊。就是说,医生要善于抓住主诉,问深问透、问准问清;在描述主诉时,不能用诊断术语,而只能用具体症状、体征进行描述。

  • 第15题: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闯红灯将罚()

    • A、5元
    • B、50元
    • C、10元
    • D、2元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在交通行为中,行人过马路时只要走了斑马线,闯红灯也没有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对,行人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但也不能闯红灯
    • B、对的
    • C、行人过马路走了斑马线,哪怕行人闯红灯,出了车祸司机要负主要责任
    • D、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车祸中司机不负责任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通报要注重政策性,抓准时机,发当其时,不能时过境迁才发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交警执勤中遇行人闯红灯,应指出其违法行为,()。

    • A、当场罚款后放行
    • B、给予口头警告后放行
    • C、将违法行为人带回公安机关处理
    • D、对其盘问、检查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要扎根落地,己经取得的成效要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上下功夫。

    • A、抓常
    • B、抓细
    • C、抓长
    • D、抓准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近日,四川绵阳市交警部门在城区多个路口启用行人闯红灯自动识别抓拍系统,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现场录像取证。同一人在同一路口闯红灯超过3次,系统会长期播放抓拍视频;超过20次,则可能在绵阳城区多个路口的系统屏幕上同时播放,全面曝光其闯红灯行为,对此项政策,你怎么看待?


    正确答案: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现如今私家车越来越多,导致交通管理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人们的规则意识缺失,道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所有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四川绵阳的新规定正是针对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提出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规的出台极大的威慑了一些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也弥补了“对闯红灯”处罚的缺失,有利于促进行人文明出行,时刻遵守交通规则,保障其出行安全,纠正国人无意识闯红灯的不良风气。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敢于闯红灯的人,心中对信号灯已经缺乏一定的敬畏,恐怕不是高科技的抓拍就能治理。乱闯红灯的治理,关键还是要靠交警部门严格现场执法。
    第一方面,对执法管理部门来说,法无授权不能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违反道路通行规定有细化的惩罚,其中并没有对闯红灯者进行曝光的条款。
    第二方面,当地交警出台某些措施,应该做好事先的宣传解释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知晓度,取得市民理解支持;而且可以征集公众意见建议,加以修正完善。
    第三方面,多次闯红灯的行人交通文明安全意识淡化,对其抓拍曝光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不过,当行人意识到错误并且遵守道路通行规则后,就不应再滚动播出其相关视频和照片。曝光应以教育惩戒为目的,要拿捏尺度,避免使当事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受到侵害。

  • 第21题:

    驾驶出租汽车遇行人闯红灯横穿道路,应()。

    • A、连续鸣喇叭示意其停止横穿
    • B、停车避让
    • C、抢在行人之前通过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多选题
    以下哪些行为会增加行人的危险?()
    A

    不走人行横道

    B

    闯红灯

    C

    不走天桥或地下通道

    D

    边走路边打手机或者听耳机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工地发生触电事故,一方面要进行人的安全用电操作教育,同时在现场要设置漏电开关,对配电箱用电电路进行防护改造。这属于安全隐患治理原则中的()。
    A

    预防和减灾并重治理原则

    B

    重点治理原则

    C

    单项隐患综合治理原则

    D

    事故直接隐患和间接隐患并治原则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