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创作提供哪些美的形式?
第3题:
清代郑板桥描写艺术创作的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说明()。
第4题:
怎样理解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
第5题:
儿童文学作家包括成人和(),他们与成人文学作家一样,具备着文学创作的能力,并遵循着文学创作规律进行创作。
第6题:
制约和规范作家创作活动的因素是()
第7题:
文学所包含的命题有()
第8题:
文学是一种作家的印象、直觉和想象
文学是存在于作家心理中的艺术世界
文学是一种与作家和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
文学是阅读“作品”的这个历史性事件本身
第9题: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第10题:
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离不开文学加工的客体。
有客体没有主体的参与文学创作是无法进行的。
文学创作活动中被作家所加工的对象来源于实践。
创作可以没有任何客观依据,凭空编造。
材料是文学创作的基石。
第11题:
作家的人生经验、心理特征和创作个性等主观因素
作家置身于其中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
业已存在的文学传统
业已存在的文学的各种惯例
第12题:
第13题:
儿童文学作家可以分为两大群体:“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家群和“自发”的儿童文学作家群。
第14题: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标志着金代文学的()。
第15题:
一个作家刚刚完成的文学创作成品,我们只能称它是()。
第16题:
擅长写大墙文学的作家是(),坚持写乡土文学的作家是()
第17题:
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制约体现在()
第18题:
()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表现,它突出强调的是文学作品与作家之间的关系。
第19题:
文学是一种作家的印象、直觉和想象
文学是存在于作家心理中的艺术世界
文学是一种与作家和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
文学是阅读“作品”的这个历史性事件本身
第20题:
作家创作的文学文本,只有通过接受才能实现其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
文学接受推动了文学创作,接受的阅读需要为创作提供了动机
文学接受有时会直接影响作家的具体创作
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是一种互动性的关系
第21题:
文学作品
文学文本
文学脚本
文学成品
第22题:
第23题:
文学是一种文化形式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
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独特渠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