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 面子
B. 同心圈
C. 团体格局
D. 差序格局
第2题:
儒家讲的“礼之用.和为贵”确实与儒家肯定礼的等级尊卑之序结成一个思想系统,它与我们现在讲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确实有很大不同。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在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中也包含着至今仍适用、应继承的恒常因素,如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 A.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有其历史局限 B.儒家和谐社会理念中也蕴含着恒常的、可贡献于世界的普遍价值 C.在中国传统文化或国学中不仅有“变”和“异”,而且有“常”和“同” D.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历久弥新
第3题: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认为中国传统是一个()的社会。
第4题: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先生总结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差序格局”。
第5题:
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
第6题:
中国传统社会是按照“差序格局”的图式来运转的,这是谁的观点?()
第7题:
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第8题: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
第9题:
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伦理结构忽略了“仁”的本义
“分殊之蔽”的局限性导致中国传统伦理“私”的弊病
传统社会的伦理结构融汇了“私”和“仁”的精神内核
儒家仁爱精神应融合现代性价值元素方能历久弥新
第10题:
仁慈.道德
宗法.伦理
儒家.大同
人文.和谐
第11题:
半封闭的大陆性地域
农业经济格局
温暖的气候
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
第12题:
马寅初
费孝通
钟敬文
李泽厚
第13题:
第14题:
儒家讲的“礼之用。和为贵”确实与儒家肯定礼的等级尊卑之序结成一个思想系统,它与我们现在讲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确实有很大不同。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在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中也包含着至今仍适用、应继承的恒常因素,如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 A.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有其历史局限 B.儒家和谐社会理念中也蕴含着恒常的、可贡献于世界的普遍价值 C.在中国传统文化或国学中不仅有“变”和“异”,而且有“常”和“同” D.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历久弥新
第15题:
“差序格局”这一概念是我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来的,旨在描述基于血缘关系之亲疏而形成的,人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关系有差别的现象。
第16题:
试通过“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这对概念的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农业社区有哪些独特之处。
第17题:
费孝通形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生动表述是()。
第18题: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建立在血缘与宗法关系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注重家庭伦理道德,并由此推及整个国家。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个人本位
国家本位
伦理本位
家族本位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面子
同心圆
团体格局
差序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