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的特征,而是人类群体的特征
B、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是精神活动的产物
C、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稳定性
D、文化是发展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第2题:
A.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C.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
D.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
第3题:
第4题:
面对文化改革发展新目标、新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领域的队伍和人才建设提出的要求是()
第5题: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这句话强调的是()
第6题: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各种人与事务。
第7题:
20世纪的社会发展现实已经向我们展示:光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而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的精神境界,只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导致精神疾病和道德危机,甚至伴随着更多丑恶现象的出现。所以说,“文化战略就是人类的生存战略,”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第8题:
关于对制约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因素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9题: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就说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
第10题:
知识和背景
经验和态度
态度和性格特征
性格特征和职业偏好
第11题:
第12题:
跨界
跨文化
跨时空
跨组织
第13题: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作用
第14题:
第15题:
国际创业是()背景下表现组织水平上的创新驱动、承担风险和行动领先等行为。
第16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促进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该方针旨在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④发展教育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第17题: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和(),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和()作用。
第18题:
()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各种人与事务。
第19题:
组织的发展战略不仅对应聘者提出了技能要求,还会要求应聘者的()等与组织文化相适应。
第20题: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和积累的,文化具有( )特征。
第21题:
全球性
独特性
借鉴性
发展性
交互性
第22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文化景观
第23题: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文化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失
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在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中获得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与经济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