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
A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
B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C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
D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
第3题:
关于艺术鉴赏的体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4题:
艺术美的本质包括()
第5题:
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
第6题:
艺术批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艺术批评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艺术批评可以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艺术批评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艺术批评可以使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第7题:
数字技术条件下艺术鉴赏有哪些实现途径
“微时代”艺术审美的大众化程度愈来愈高
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艺术创造和欣赏的重要媒介
“微时代”的媒介技术对审美活动产生颠覆性影响
第8题:
传统的美学原则几乎完全被抛弃
摧毁了传统艺术的观念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变得很模糊
以更为多元化的面目出现
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必然对鉴赏主体提出了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鉴赏者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艺术鉴赏作为人类一种高级、复杂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也蕴藏着极其奥妙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第12题:
数字技术条件下艺术鉴赏有哪些实现途径
“微时代”艺术审美的大众化程度愈来愈高
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艺术创造和欣赏的重要媒介
“微时代”的媒介技术对审美活动产生颠覆性影响
第13题:
美术鉴赏的理论内涵包括审美经验、艺术批评和()
A艺术史
B艺术理论
C艺术表达
D艺术感知
第14题:
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艺术能够创造性的为设计物提供美的理想、美的形式和审美价值,技术则是实现艺术的创造,实现艺术理想的()和保障。
第15题:
从艺术作品反映客观现实与表现主观情感的关系和侧重点的不同,艺术形态就形成重客观再现和主观表现的差异。据此可分为()两种艺术类型。
第16题:
西方现代艺术及艺术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第17题:
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的融合。
第18题:
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以上说法都正确
第19题: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基础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准备
第20题:
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
世界艺术是艺术的一般共性与民族特色的有机融合
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
世界艺术具有类似性
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第21题:
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
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
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
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艺术史
艺术理论
艺术表达
艺术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