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的文化经典与传统仍在生存和延续。在美国,总统手按着《圣经》宣誓就职,小学生每周都要手按胸口背诵“一个在上帝庇护下的国家”的誓言。而在中国,小学生早已不再读经,也没有人手按《论语》宣誓就职,中国已成为一个几乎将文化经典与传统丧失殆尽的国家。以下哪项陈述是上面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西方的文化经典与传统正在走向衰落。
B.中国历史上的官员从来没有手按某一部经典宣誓就职的传统。
C.小学生读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文化经典与传统的象征。
D.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经典与传统具有科学难以替代的作用。
第2题:
第3题:
()是新世纪中国文化的文化战略,也是“再中国化”的关键。
第4题: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思想等至今仍家喻户晓。这表明()
第5题:
当人们忙于经典翻拍之时,《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却得以热播。有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认为()
第6题:
《周末夜狂热》是()。
第7题:
中国红歌会不同于其他的选秀节目那样以流行和时尚为主,而是流行与经典崇高的结合,独树一帜地创新了弘扬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形式。这主要说明() ①文化创新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创新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选择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既要扎根传统又要与时俱进
第8题:
文艺 生存 严密 古典
文物 存在 密切 传统
文献 储存 紧密 统一
文明 并存 精密 经典
第9题:
保护传统村落对保护民族历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传承、保护民族历史文化
传统村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现实体现
传统村落文化较之经典文献更能鲜活地展现历史
第10题:
阐述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
肯定中学生课外阅读“重文轻理”的倾向
说明经典与文化的关系
强调阅读经典是文化传承的开始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关于文化经典、艺术经典的教育,下面哪些说法正确()
第15题:
当人们忙于翻拍经典之时,《金婚》《士兵突击》《大学门》等原创电视剧却热播。面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天的经典。这种观点体现了()。
第16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伴随着清脆整齐的童声合诵,2012年“中华诵·爱祖国爱江苏爱家乡”经典诵读行动近日正式启动。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
第17题:
某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掉古诗引来不少质疑声,有网友感叹,“长大了,我才后悔小时候没多背几篇古文”。“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经典诗词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让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是因为()
第18题:
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说明()
第19题:
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否定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第20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第21题:
重读经典有利于文化传承
经典的生命需要读者来重塑
尘封的经典更值得去品味
经典的命运各不相同
第22题:
复制经典
创新经典
学习经典
输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