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驱力
B、价值观
C、自然环境
D、目标
第2题:
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 \"人口增长的趋势永远快于生产的增长。如果不加控制,人口总是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按照算数级数增长,人口扩张到生活资料仅能够维持生存的极限时,就会出现饥饿、战争和疾病\".由此可推出( )。
A.只要有效控制住人口,就能从根本上避免饥饿、战争和疾病
B.人口的增长,是一切战争和疾病的直接原因 .
C.人口增长速度和生产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将会导致战争等后续问题
D.人类永远无法避免饥饿、战争和疾病,因为人口增长是必然的
由题干可知,人口增长是导致战争、疾病、饥饿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唯一因素,排除A和B,D选项与题干无关,故选C。
第3题:
下列说法中,不能从图示信息中获得支持的是( )。
Ⅰ.1992~2002年间,北非饥饿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因人口总量的变化而变化
Ⅱ.1992~2002年间,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饥饿人口比例基本能反映发展中地区的总体概况
Ⅲ.1992~2002年间,发展中地区的饥饿人口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Ⅳ.1992~2002年间,东亚地区在改善人民饥饿状况的工作方面最为突出
A.Ⅰ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Ⅰ和Ⅳ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怎么做?
第8题: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最饥饿的国家在()。
第9题:
()总务省2014年5月4日公布的人口估算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4月1日,未满15岁的儿童人数为1633万人,在近一年内减少了16万人,为连续33年减少。和调查开始的1950年相比,儿童人数减少了1300万以上,儿童占总人口比例降至12.8%,该比例是总人口在4000万以上的30个国家中最低的。
第10题:
人体在短期饥饿情况下,主要由体内的蛋白质供给能量。
第11题:
动力性
对象性
社会性
多样性
第12题:
蛇可以两周不吃饭
蛇在绝食期间停止生长
蛇在饥饿时消化心脏
蛇头变宽提供能量
第13题:
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据估计,由于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他们尤其集中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问题是( )
A.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
C.其他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D.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3.4到7.3亿之多
第14题:
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
A.3.30
B.3.96
C.4.02
D.4.82
第15题:
人类许多古老文化在与时间的拔河中没能挺到最后。中国的文化资源在历史长河中究竟__________了多少,恐怕没有人能估量得出。在被__________扫荡过无数次的非洲大陆,人们只能在废墟中凭吊和猜测辉煌的古代文明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流失 饥饿 B.流逝 饥馑
C.流逝 饥饿 D.流失 饥馑
“流逝”主要指时间消逝。“流失”主要指有用的物质或美好的东西散失掉。结合题意可知第一空应选“流失”,排除B、C。“饥馑”,五谷收成不好称为“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称为“馑”,两者合起来就是灾荒、荒年的意思。相比“饥饿”,“饥馑”的程度显然深得多,也更贴合题意,故第二空选“饥馑”。本题答案为D。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
第19题:
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
第20题:
在发展中国家,腹泻时采用()是导致PEM的重要原因。
第21题:
“没有什么要比让一个饥饿的贫民变得不饥饿更为重要的了”这句话出自于()。
第22题:
第23题:
维基康恩
薄伽丘
维吉尔
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