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与“他们都是大学生”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是()。
第2题:
已知“有的贪污罪是过失罪”为假,根据对当关系原理,可以推知以下判断为真的有()。
第3题:
“并非必然有的S都不是P”等于“可能所有的S都是P”。
第4题:
与“并非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这一命题具有等值关系的命题是()。
第5题:
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
所有的被告都不是有罪的
有的被告不是有罪的
有的被告是有罪的
第6题:
对
错
第7题:
有的C不是A
所有C不是A
有的A不是C
并非所有C是A
第8题:
所有的被告都是有罪的
所有的被告都不是有罪的
有的被告不是有罪的
有的被告是有罪的
第9题:
运用性质命题变形直接推理,从“某厂有的工作人员不是非工程师”可以必然推出()。
第10题:
“并非有的事物不是可知的”这一判断等值于()。
第11题:
“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其正确结论是()。
第12题:
某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是男性,所有的文秘都是女性,所有的已婚者都是文秘,公司的总经理尚未结婚。据此,我们可以知道()。
第13题:
某厂有的工作人员是工程师
并非某厂有的工作人员是工程师
有的非工程师是某厂工作人员
并非某厂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工程师
第14题:
有的贪污罪不是过失罪
所有的贪污罪都是过失罪
所有的贪污罪都不是过失罪
并非有的贪污罪不是过失罪
并非所有的贪污罪都是过失罪
第15题:
有的事物是可知的
并非所有的事物都是可知的
并非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可知的
所有的事物都是可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