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妇女在年老、疾病、伤残以及遭遇自然灾害或失业风险时,和男子同样享有从国家、社会和他人获得物质帮助、解决生活困难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妇女的( )权利。
A.人身救助
B.劳动补偿
C.社会保障
D.生育救助
第2题:
下列何种关于社会救助的描述是正确的?( )
A.社会救助并不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B.社会救助权利的享用以履行某种义务为直接前提
C.社会救助的对象须由各地救助站做出规定
D.社会救助的对象须由法律规定
E.救助标准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当
第3题:
某国家重点大学为了资助贫困大学生,专门组织购买了衣服和生活用品。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收到资助物品后却并不使用,也不会把资助的衣服穿出去。因为他们觉得,如果穿在身上就会被别的同学看出他们是贫困生,使别人对他们有其他的看法。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解释社会救助主要的含义。
2.上述案例反映了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哪些问题?
3.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请设计一份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案。
1.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由于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使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上述案例反应了贫困大学生的如下问题:
①经济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家境贫寒,学费是个沉重的负担,饮食缺营养,穿戴很寒酸。②学校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学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时发放的衣物一般颜色单一、款式刻板,穿戴或使用它们时,能很容易被辨识出属于资助物品。所以,学生领了衣物之后不乐意穿戴或使用,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衣物犹如贫困的标签,穿戴或使用它们有伤自尊。
3.开展贫困大学生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的同时又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2)方案实施策略
①变换资助物品。学校在组织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同时要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比如把外穿的衣服更换为可以内穿的衣服,或者购买不同样式、不带标记的衣物等。②为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鼓励贫困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正视困难,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③请贫困大学生一同参与一些课题、方案、政策的制定。协同有关部门增加一些课题、方案,专门请贫困大学生一同参与。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一方面能增加贫困大学生的技能和学识,增加他们的额外收入,另一方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去,政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3)方案执行:包括提供服务,整合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等。
(4)方案评估:包括贫困大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第4题:
第5题:
社会救助的外延包括()
第6题:
根据海难救助相关法律和实务,以下关于被救助方禁止救助,表述有误的是()。
第7题: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是()。
第8题:
同一船舶所有人的船舶之间进行的救助的()。
第9题:
教育救助
医疗救助
贫困救助
灾害救助
第10题:
第11题:
被救助方有权不支付救助款项
被救助方可少量支付救助款项
救助方有获得救助款项的权利
救助方失去获得救助款项的权利
第12题:
自然灾害救助
孤寡病残救助
失业救助
工伤救助
城乡贫困户救助
第13题:
下列何种关于社会救助的描述是正确的?( )
A.社会救助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B.社会救助权利的享用以履行某种义务为直接前提
C.社会救助的对象须由各地救助站做出规定
D.社会救助的对象须由法律规定
E.救助标准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当
第14题:
同一船舶所有人的船舶之间进行的救助的( )。
A.被救助方有权不支付救助款项
B.被救助方可少量支付救助款项
C.救助方有获得救助款项的权利
D.救助方失去获得救助款项的权利
第15题:
第16题:
社会捐助贫困生公布名单,使一些贫困生觉得伤害自尊,于是不要社会捐助,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第17题:
获甲等贫困生专项奖学金的人数不超过该系贫困生总人数的()%。
第18题:
社会救助具有义务的双向性,社会成员享受社会救助是他们的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19题:
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第20题:
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能够对退休老人进行再雇用训练与辅导,帮助老年人创业或再就业
可以让贫困人口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准
能够帮助那些因遭遇灾害、急难等突发事件而难以维持生活的群体
随着国家财力和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社会救助能够促进受益群体的全面发展,享受与其他群体同等的教育、政治和社会权利,从而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威胁。
第23题:
贫困救助
灾害救助
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辅助措施
城乡贫困救助
伤残军人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