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春秋时代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仅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贪图享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春秋时代以前:
A.人们对享受的追求无法超越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B.君主的物质享受也受极低的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C.极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以朴素为美的基本观念
D.极低的生产力水平迫使君主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答案选择C。本题是概括中心思想的题目,C选项最完整的概括了题目的核心意思。
第2题:
第3题: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句话旨在说明这两件事共同的缺点是()
第4题: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第5题:
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第6题:
()就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或较为低下的情况下“人对人的依附性”的人的存在的方式。
第7题: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第8题:
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9题:
社会的()就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第10题:
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13题:
第14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对这种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力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③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 ④生产关系形成后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15题: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段话强调的是()
第16题:
品牌消费是在什么基础上才产生的?()
第17题:
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文明素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18题:
研究西周春秋时代文字的主要资料是()。
第19题: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第20题: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第21题:
第22题:
观念认识
价格意识
消费水平
生产力发展水平
第23题:
统一性
专款专用
适应性
统筹范围内支付
第24题:
发展社会生产力
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