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初期说:“我在这一斗争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够不解放奴隶而拯救联邦,我愿意这样做;……假如我对奴隶制度或有色人种做什么时候事情的话,我之所以做,是因为我相信它有助于拯救联邦,而假如我忍耐着不做什么事情的话,是因为我不相信有助于拯救联邦。”对林肯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①林肯把美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②林肯对奴隶制持不反对态度③林肯的态度对战争初期战局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利影响④表明林肯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本质
第4题: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第5题:
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初期说:“我在这一斗争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够不解放任何奴隶而拯救联邦,我愿意这样做;……假如我对奴隶制度或有色人种做什么事情的话,我之所以做,是因为我相信它有助于拯救联邦,而假如我忍耐着不做什么事情的话,是因为我不相信有助于拯救联邦。”对林肯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①林肯把美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②林肯对奴隶不持反对态度,③林肯的态度对战局产生了不利影响,④表明林肯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本质
第6题: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壮,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人,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第7题:
鲁迅在哪篇文中文章中曾经说过,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
第8题:
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于()。
第9题: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第10题:
《阿Q正传》
《灯下漫笔》
《秋夜》
《伤逝》
第11题:
①③④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第12题:
男的觉得冷
女的觉得热
女的穿得少
天气很热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曾经说过:“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觉得我的知 识是稀缺的,科学是无穷的。”
第16题: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第17题:
1922年,孙中山感叹到:“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孙中山后来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是()
第18题: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就是两个阶段的循环,即“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
第19题:
林肯说:“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文献涉及这一“责任”的是()
第20题:
中华民国不只是一个空招牌
国民革命之后社会并没有多少真实的进步
国民革命之后,君主专制制度依然存在
老百姓被奴役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第21题: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第22题:
人肉筵席的时代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
任人宰割的时代
天下太平的时代
第23题:
马克思
恩格斯
拿破仑
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