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 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 文中“和而不同”指的是()。 A.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互不相连 C.中华文化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 D.中华文化要和其他民族文化由不同逐渐走向融合

题目
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 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
文中“和而不同”指的是()。

A.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B.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互不相连
C.中华文化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
D.中华文化要和其他民族文化由不同逐渐走向融合

相似考题
更多“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 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怀抱走向世界。 ”相关问题
  • 第1题:

    孔子的美育思想有哪些内涵?


    正确答案: (1)美与善的统一,强调美育的道德教化功能。
    (2)“里仁为美”——遵守社会的礼教、道德。
    (3)礼乐塑造完美人格。
    (4)礼乐育人,主张中和之美。

  • 第2题:

    孔子的思想以“和”为核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进步思想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孔子举行的隆重祀典,以下为曲阜祭孔大典祭文节选:“复礼兴乐,欲挽狂澜。己立立人,孝弟唯先。修齐治平,悦迩来远……杏坛论学,大同是盼。”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提倡和宣传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现实意义:提倡礼,遵纪守法;提倡孝,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提倡仁,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提倡教育,有利于科技的进步。

  • 第4题: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

    • A、和而不同
    • B、以德定位
    • C、反求诸己
    • D、名实相副

    正确答案:C,D

  • 第5题:

    在前人有关"和"、"同"之辩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墨子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近年来,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再度复兴,孔子开始了走向全球的新周游列国记——过去五年,中国在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300多个孔子课堂。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A、中华文化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
    • D、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正确答案:A

  • 第7题: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主张先富裕,然后“教之”,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 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融为一体
    • 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儒家发展了周礼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仁”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四德说。


    正确答案:四端说以及“仁义礼智”

  • 第10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思想的是()。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管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反映了什么孔子的什么思想?()
    A

    和而不同

    B

    以德定位

    C

    反求诸己

    D

    名实相副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值得商榷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体现了孔子“仁”“礼”的思想()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古代提出“君子和而不同”思想的是()。

    • A、孔子
    • B、墨子
    • C、孟子
    • D、管子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2013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文庙举行了首届全球华人中华经典诵读日活动,重启祭孔大典,纪念孔子()周岁诞辰纪念日。

    • A、9月10日、2568
    • B、9月28日、2564
    • C、4月11日、2500
    • D、9月30日、2500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第27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于2010年9月在曲阜举行,国际孔子文化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而举办的大型节庆活动,举办孔子文化节的意义在于() ①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把儒家文化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意识 ③发挥文化凝聚力的作用,增进民族团结 ④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请用孔子的美育思想论述“美就是善”思想。


    正确答案:以“里仁为美”为例。仁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境界。正如“里仁为美”,人只有使自己的一切行为思想符合于“仁”,把外在的强制的东西转化为内在自觉的要求的时候,就是美,因此美就是善。

  • 第17题: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 第18题:

    《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回答题。 孔子主张先“富之”,然后“教之”,是因为()

    • A、理论是实践的先导
    • B、矛盾具有特殊性
    • 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D、意识完全独立于物质而存在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翻译:“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正确答案: 孺悲来要会见孔子。孔子托言有病拒绝接待。传命得人刚出房门,孔子便把瑟拿下来弹,并且唱着歌,故意使孺悲听到。

  • 第20题:

    《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值得商榷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④体现了孔子“仁”“礼”的思想()

    •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孔子雕像成为世博会山东馆的“镇馆”之宝。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和“大同世界”的未来观,穿越千年时空,至今还在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说明()

    • A、传统文化不乏大量的积极、合理因素,我们应全面继承
    •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影响也是深远持久的
    • C、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优于其他文化思想
    • 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问答题
    翻译:“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正确答案: 孺悲来要会见孔子。孔子托言有病拒绝接待。传命得人刚出房门,孔子便把瑟拿下来弹,并且唱着歌,故意使孺悲听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前人有关"和"、"同"之辩的基础上,()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墨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孔子的美育思想有哪些内涵?

    正确答案: (1)美与善的统一,强调美育的道德教化功能。
    (2)“里仁为美”——遵守社会的礼教、道德。
    (3)礼乐塑造完美人格。
    (4)礼乐育人,主张中和之美。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