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案例一】
材料1:公平正义,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了,但到底什么是公平正义,却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是否公正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社会公正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39;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是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材料2: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材料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始终不渝的价值目
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仍然任重道远。
【案例分析】
1.针对材料1中“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论述。
2.我国当前社会公正问题的凸显与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紧密相关,如何解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公正问题?
【案例一】
1.[参考答案]首先,价值观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公平的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不管是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价值观,还是资本者的价值观,因其所在的历史时代不一样,故而产生了对公平不一样的理解。因此,由于社会存在及其性质的不断变化,公平观念必然会因时因地而变。
其次,价值观是具有主观性的。价值判断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由于人们阶级立场、认识事物角度等的不同,对于公平的认识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公平观念往往会因人而异。
2.[参考答案]要解决我国社会公正方面出现的问题必须从国家和公民两个方面来把握。
就国家而言:第一,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第二,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使人们获得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发展的机会;
第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健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缩小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四,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健全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为实现和维护社会成员的各项权利提供制度保障;
第五,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依法治国为基本原则,加快立法步伐,提高执法水平,依法维护公民各项权利;
第六,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积极履行国家职能,保障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就公民而言:我们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珍惜并正确行使各项权利,自觉履行相应义务。
因此,必须兼顾国家和公民两个方面,从经济、政治、民主、法治等多方面进行,才能解决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公正问题。
第2题:
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的。恩格期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 1789 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这段文字说明:
A.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胡锦涛曾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要依法建立以()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第6题:
人们因为吃亏而产生不公平感时,其消除的办法是()
第7题:
在新华网与半月谈杂志社联合开展的“中国进步我来点——十八大每日调查”活动中,“腐败”“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关乎社会公平的话题居于前列。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高度关注直接表明()。
第8题:
有人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分好蛋糕促和谐”。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理解,此观点() ①指出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 ②看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没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④认为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第9题:
社会的()是法治国家的首要要求。
第10题:
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第11题:
公正的制度是人们获得公平的保障
个人和社会都渴望和需要公平
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
公平就是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
第12题:
公正
公开
公正与公平
第13题:
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的。恩格期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 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这段文字说明:
A.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第14题:
C.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关键是机会公平。( )
第15题:
第16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第17题: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
第18题:
社会救助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是指()
第19题:
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一个标准,亦是人们评价社会政治文明的一杆标尺。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20题:
()就是人们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第21题: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认为()。
第22题:
公平和正义
公正和公平
公正和正义
公平和义气
第23题:
第24题:
①②
②③
①④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