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中国出现了儒教等传统文化_______的动向;部分官员也_______传统文化,把孔子的一些
思想作为指导理论。国外媒体认为,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开始追求心灵的_______。
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兴起 学习 寄托
B.回流 审视 安详
C.异动 记忆 完善
D.复兴 重视 充实
第2题:
第3题: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第4题:
西方-中国视域中的现代性难题,对于西方,难题集中于“古今之变”。
第5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矛盾分析方法的思想和成语有:()
第6题:
陈寅恪认为王观堂先生的死是()
第7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人们盲目崇拜和机械挪用传统文化的现象。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第8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极富有包容性 ②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④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局限的普遍意义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尚和去同
执两用中,过犹不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举一反三,洞悉症结
第12题:
殉清
与罗振玉发生矛盾
担心受北伐军侮辱
殉中国行将毁灭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13题:
第14题:
下列关于现代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15题:
讨论传统文化,是要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第16题: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
第17题:
人类最初的道德表现形式是()。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另一种是()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第18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回归传统节日,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是热衷于过节享受,热衷于传统节日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③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第19题:
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型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期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第20题: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小孩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孝经》等在内的古文。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笼统地提倡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21题:
对不合时宜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不是对其进行批判,而是将其封存或改造
以和为贵、亲仁善邻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优秀传统伦理美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在当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强调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第22题:
两者没有区别,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拣选的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等于“中华传统文化”,前者包含后者
第23题: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