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乡村旅游的一项是( )。 A.五一期间靖远县旅游局组织东湾镇大坝村农民20人,赴景泰黄河石林景区参观学习当地农家乐建设情况 B.周末,小王约了几位好友一起去爬慕田峪长城,归途中向农民购买了一些特产 C.杨家埠位于山东潍坊,这里的农民心灵手巧,制作出了精美的木版年画和风筝,从而吸引了数十万计的国内外宾客前来观光

题目
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乡村旅游的一项是( )。
A.五一期间靖远县旅游局组织东湾镇大坝村农民20人,赴景泰黄河石林景区参观学习当地农家乐建设情况
B.周末,小王约了几位好友一起去爬慕田峪长城,归途中向农民购买了一些特产
C.杨家埠位于山东潍坊,这里的农民心灵手巧,制作出了精美的木版年画和风筝,从而吸引了数十万计的国内外宾客前来观光旅游
D.周末某市机关组织职工去郊区采摘甜瓜。在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甜瓜,只要与农户谈好价格,就既能体验采摘乐趣,又能把新鲜瓜果带回家


相似考题
更多“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 ”相关问题
  • 第1题:

    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乡村旅游的一项是( )。

    A.五一期间靖远县旅游局组织东湾镇大坝村农民20人,赴景泰黄河石林景区参观学习当地农家乐建设情况

    B.周末,小王约了几位好友一起去爬慕田峪长城。归途中向农民购买了一些特产

    C.杨家埠位于山东潍坊,这里的农民心灵手巧,制作出_『精美的木版年画和风筝,从而吸引了数十万计的国内外宾客前来观光旅游

    D.周末某市机关组织职工去郊区采摘甜瓜。在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植甜瓜,只要与农户谈好价格。就既能体验采摘乐趣。又能把新鲜瓜果带回家


    正确答案:D
    乡村旅游的定义要点是:①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②以城市居民为目标。A项是组织农民学习,不符合②;B项中的长城、C项中的年画和风筝都不是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不符合①:D项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D。

  • 第2题:

    【给定资料一】
    ①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现代乡村旅游并不以探亲访友为主,旅游的时间也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它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综合发展,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它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却影响深远。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中国是农业大国,又是农业古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广大乡村,尤其是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生活、民族建筑、民族节庆活动等丰富多彩,是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休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市场。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主要有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与回归自然旅游模式等。
    ②从大范围看,所有在乡村社区开展的旅游都可以称为乡村旅游,它是与都市旅游相对称的。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关系密切、它较好地适应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对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悠然自得的生活劳动场景、清新的空气、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饮食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体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有古村落、古镇、民族村寨和大中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山庄、农家乐等。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产品是吸引附近的大中城市居民前往短期度假、休闲、娱乐,吸引远程和国外游客前往旅游的乡村旅游主要是一部分与民族民俗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民族村寨、古村古镇旅游。如江苏、浙江、安徽、山西等地开发的水乡古镇、古村落旅游。
    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区域,既包括乡村居民点,也包括乡村的农田、森林、草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有的称乡村地域系统。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给定资料二】
    某县锦山乡锦山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锦山山麓,是该县“乡村游”示范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该村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开辟了一个锦山游乐园。2010年5月1—3日,记者参加了该村组织的游乐活动,并实地做了调查采访。以下是调查采访的统计表:

    【给定资料三】
    ①国外发达国家通用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包括:乡村旅游的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市场规范和经营自律机制等,形成了完善的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和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面临农民收入下降、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时,成立了农村事务部并实施了农村管理方案、农村经济多样化等政策,政府年年投入约5亿英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2007年拨付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由于政府支持,英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1995年芬兰成立了乡村政策委员会,包括了从政府到非政府机构的所有部门,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协调乡村发展尺度,推进乡村资源的有效配置。
    国外乡村游的管理法规严格,注重细节和定量化。如韩国农村部门对农民发展农业观光事业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法规。美国对乡村旅游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法规,要求农场必须设立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场所则需提供消毒水。日本对乡村旅游提出了严格的定量管理指标。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都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企业运营的行为,保障了乡村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②早在1865年,世界乡村旅游发展先驱国家之一的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不久以后,日本、匈牙利、西班牙、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国也相继专门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国外的协会相对成熟,如法国农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IFHA)及爱尔兰的农舍度假协会等已经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罗马尼亚为例,“农家乐”旅游收入已占到罗马尼亚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约20%。“农家乐”旅游的繁荣与IFHA的作用是分不开的。IFHA于1994年成立,目前在全国设有32个地方分会,共有8000多家农户为正式会员。该协会还在意大利、美国和英国设立了代表处。IFHA规定,每个接待游客的农户都必须有营业执照和卫生检验证,在家门前挂上“乡村家庭旅店”的牌子。IFHA按农户的接待条件以“菊花”为等级把这些农家旅店分为“二花级”和“三花级”。为了提高服务水准,协会每年都组织培训班、由专业教师传授有关知识。协会还帮助农户寻找客源。另外,协会还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举办“葡萄酒节”、“炸糕节”、“肉馅菜卷节”等。
    ③据Jupifer Research研究报告称,美国利用在线营销方式的旅游市场收入2005年已超过540亿美元,利用节目宣传促销的方式成本低而效果好。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在滨海旅游节期间,通过海报宣传,制作指示路标等,在两天内接待了800多位游客,其中有500多名游客乘坐了游船参观。此外,国外往往采用直接销售、间接销售和混合销售等多种模式。法国由于企业条件限制,而选择间接销售渠道,但每次交易要为中间商支付一定费用。还有一点,国外非常重视经营与合作。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的营销总监为对其别墅推销,邀请了该地区竞争对手来公司并参观了Chenille Change所有景点,随后到餐厅享用鸡尾酒并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从市场推广媒介来看,现在乡村旅游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的。借助互联网可以向世界范围的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人提供及时、全面和立体的信息,是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宣传手段。国外的网站在建设上也比较成熟,旅游者能一目了然的在其网站获得各种相关信息。
    ④英国乡村旅游大多采取以农场为主体的经营方式,一般一个农场旅游景点聘用全日制工作人员在10名以内,为发展旅游业进行投资的规模也在5万英镑左右,年接待游客四五万人,规模并不大。英国乡村旅游大多定位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方面”层面上,乡村旅游紧密依托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虽然农业为了开展旅游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设,但农业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削弱,农业生产本身可能为了方便旅游者观光进行了一些必要调整,但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的性质。
    意大利政府规定,接待游客用房必须是非农业生产活动用房,游客的食物全部或大部分必须是本地农场或当地农场的产品,乡村旅游应该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乡村旅游主要利用农场的现有条件和资源,允许维修原有的庄园或别墅。还规定对向旅游者出售的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进行评估和鉴定,出售价格应低于市场批发价。
    ⑤日本是亚洲开展乡村旅游较早的国家。日本各地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行社也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参加者有农牧学研究人员、学生、银行职员、公司白领等,人均消费25万至4万日元。到了收获季节,旅行社还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游客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服务十分周到。当苹果、梨子、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熟的时候,美国的农庄就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招揽游客去农场摘水果度假,城里人热烈响应,纷纷根据广告上的示意地图开车前往,美国参加乡村旅游的人数每年达到2000万人次。
    目前,在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等地,还出现了更高级的乡村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留地”,假日里携带妻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这种浅尝辄止的劳动方式为忙碌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深受欢迎。
    ⑥意大利把乡村旅游称为“绿色假期”,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现象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这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乡村旅游区一般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它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环境产生矛盾。生态旅游的迅速升温也给某些最热门的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有些热点的自然环境因人满为患遭到了破坏。特别是那些原始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因此,加拿大旅游当局认为有必要限制旅游者的人数。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城瓜伊哈那斯国家公园游客不论进入哪一个景点,每次的人数不得超过12人。在温哥华岛,任何人如想去太平洋海岸的“西岸小径”旅游,必须在3个月前登记。在开发旅游景点时,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接待设施小巧,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宣传保护大自然的标牌。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境意识,使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给定资料四】
    ①2007年,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使已有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即“百千万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09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发文,决定开展全国特色景点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
    2010年,国家旅游局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部署,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②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香古色。如果你们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你们有传统的文化信仰,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
    ③一方山水,一方人文。文化是自然环境孕育的,离开文化尤其是离开本土文化的旅游是大有缺憾的。那些说唱艺术、表演艺术、工艺品、美术品等都融和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时间的经年锻造,是具有垄断性,无法被复制的旅游资源,最受游客青睐和钟情,最有实力做乡村旅游的支撑。
    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和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2010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乡村旅游论坛上,一项由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的国际游客是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攀升,高于旅游市场总体4%的发展速度。
    到乡下享受大自然的精髓,是人们在传统都市旅游、海滨度假、人造景区以外的又一种旅游选择。世界旅游组织把乡村旅游解释为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构成乡村旅游最核心的三部分是自然、人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近年来,乡村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泛认为,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度假过程中,游客有机会体验当地文化遗产和传统,购买当地产品和手工艺品,享受当地美食,参与村民们的活动。因此她建议,乡村旅游产品包装的关键是当地化和特色化;住宿设施有一定的闲居性,提供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和村民的侵蚀。
    调查显示,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经济性。
    据了解,目前相当多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目前,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有研究显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鲜为人知,处于逐渐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加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四川农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给定资料五】
    安徽省旅游局“乡村旅游工作报告”节选:
    2008年元月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曾指出“要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安徽省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国家旅游局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统一认识,围绕中心,立足省情,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旨,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以旅助农,借农强旅,把握机遇,乘势向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
    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2007年8月份,在全省旅游系统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旅游局发出了建设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动员令,就是要实施县域旅游发展工程“52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旅游县(市、区)、200个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星级农家乐),其中部分县(市、区)和乡(镇)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行列。2009年,省旅游局制定了《2009—2012年安徽省乡村旅游行动计划》。以旅游强县、优秀旅游乡镇和星级农家乐等多级活动为抓手,以创促建,以点带面,形成综合创建体系,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省先后授予35个县(市、区)为旅游经济强县和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其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中国旅游经济强县1名。命名最佳旅游乡镇49家,优秀旅游乡镇133家,旅游乡镇66家,优秀旅游乡镇总数达到248家。农家乐示范点124家,评选出全省星级农家乐583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30家,四星级75家。2010年3月份,安徽省有4个乡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发布会上,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评定的首批40家星级企业(园区)名单公布。经过专家实地试评、评审委员会审定、网上公示等各环节,芜湖怡龙生态园、安徽悬龙世界木屋村和安庆永顺植物园被授予三星级园区。
    二是 。2006年初,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旅游乡镇活动,3月17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优秀旅游乡镇活动的意见》(皖政办〔2006〕19号),在全省启动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创建工作。2008年3月,制定出台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实施意见》;4月份,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对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把好脉”、“开好方”,决定充分运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全面拓展农业的功能和领域,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大部分市县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安排乡村旅游发展资金。近年来,省旅游局还先后与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批“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人家”应运而生。
    三是 。2004年10月安徽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创建旅游强县实施标准》,在全省开展旅游强县创建活动,奏响了“大旅游”与“大农业”相融合的序曲,2006年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后又相继制定了《省“农家乐”评定标准》、《“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分标准》,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市也开始着手规范农家乐旅游。合肥市、黄山市、池州市分别制定了《合肥农家乐评分标准》、《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池州市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标准化的建设,提升了旅游产品质量,规范了旅游经营行为,服务管理保障了旅游者合法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 。从90年代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旅游开发扶贫”工作,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涌现出一批“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典型,如:位于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农民依托黄山风景区,放下锄头从事旅游,开餐馆跑客运,从昔日偏僻的穷山村,变为现今名闻遐迩的“旅游专业村”。颍上县八里河镇,坚持政府主导,围绕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不断壮大产业链,以生态农业景区劳动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动手办旅游,荒滩变明珠”的成功之路等;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通过发展体制乡村旅游,由一个“负债乡”变成了一个“富裕乡”,“国家4A级风景区的旅游乡”;肥西的三岗更是通过苗木花卉、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好路子;蚌埠市怀远县禾泉农庄通过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创办出了一条特色化农产品销售产业链,农庄每年产值近5000万元,成为我省皖北乡村旅游的一颗明珠,根据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市场需求,在全省进行推广与交流,并要求各市结合资源条件和人文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分类指导,鼓励探索条件不同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
    虽然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安徽省有所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有所增长,但总体来看,除极少数有长远规划外,大多数尚属于朦胧模仿自发开发,在发展思路、经营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给定资料三】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的经验,请归纳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要求:语言简洁,每条一句话。


    答案:
    解析:
    答案提示
    1.制定严格的管理乡村旅游的法律法规,为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
    2.组建乡村旅游协会,规范旅游经营行为,进行乡村旅游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标准,组织特色旅游活动。
    3.重视经营与合作,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宣传促销乡村旅游。
    4.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规范旅游接待和产品提供,开展适度规模的乡村旅游。
    5.积极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形式,提供极具特色和优质服务的乡村旅游。
    6.综合开发和利用农村资源,以保护自然景观为前提,发展综合性的绿色乡村旅游。

  • 第3题:

    【给定资料一】
    ①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现代乡村旅游并不以探亲访友为主,旅游的时间也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它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综合发展,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它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却影响深远。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中国是农业大国,又是农业古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广大乡村,尤其是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生活、民族建筑、民族节庆活动等丰富多彩,是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休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市场。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主要有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与回归自然旅游模式等。
    ②从大范围看,所有在乡村社区开展的旅游都可以称为乡村旅游,它是与都市旅游相对称的。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关系密切、它较好地适应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对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悠然自得的生活劳动场景、清新的空气、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饮食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体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有古村落、古镇、民族村寨和大中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山庄、农家乐等。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产品是吸引附近的大中城市居民前往短期度假、休闲、娱乐,吸引远程和国外游客前往旅游的乡村旅游主要是一部分与民族民俗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民族村寨、古村古镇旅游。如江苏、浙江、安徽、山西等地开发的水乡古镇、古村落旅游。
    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区域,既包括乡村居民点,也包括乡村的农田、森林、草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有的称乡村地域系统。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给定资料二】
    某县锦山乡锦山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锦山山麓,是该县“乡村游”示范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该村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开辟了一个锦山游乐园。2010年5月1—3日,记者参加了该村组织的游乐活动,并实地做了调查采访。以下是调查采访的统计表:

    【给定资料三】
    ①国外发达国家通用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包括:乡村旅游的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市场规范和经营自律机制等,形成了完善的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和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面临农民收入下降、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时,成立了农村事务部并实施了农村管理方案、农村经济多样化等政策,政府年年投入约5亿英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2007年拨付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由于政府支持,英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1995年芬兰成立了乡村政策委员会,包括了从政府到非政府机构的所有部门,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协调乡村发展尺度,推进乡村资源的有效配置。
    国外乡村游的管理法规严格,注重细节和定量化。如韩国农村部门对农民发展农业观光事业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法规。美国对乡村旅游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法规,要求农场必须设立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场所则需提供消毒水。日本对乡村旅游提出了严格的定量管理指标。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都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企业运营的行为,保障了乡村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②早在1865年,世界乡村旅游发展先驱国家之一的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不久以后,日本、匈牙利、西班牙、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国也相继专门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国外的协会相对成熟,如法国农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IFHA)及爱尔兰的农舍度假协会等已经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罗马尼亚为例,“农家乐”旅游收入已占到罗马尼亚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约20%。“农家乐”旅游的繁荣与IFHA的作用是分不开的。IFHA于1994年成立,目前在全国设有32个地方分会,共有8000多家农户为正式会员。该协会还在意大利、美国和英国设立了代表处。IFHA规定,每个接待游客的农户都必须有营业执照和卫生检验证,在家门前挂上“乡村家庭旅店”的牌子。IFHA按农户的接待条件以“菊花”为等级把这些农家旅店分为“二花级”和“三花级”。为了提高服务水准,协会每年都组织培训班、由专业教师传授有关知识。协会还帮助农户寻找客源。另外,协会还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举办“葡萄酒节”、“炸糕节”、“肉馅菜卷节”等。
    ③据Jupifer Research研究报告称,美国利用在线营销方式的旅游市场收入2005年已超过540亿美元,利用节目宣传促销的方式成本低而效果好。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在滨海旅游节期间,通过海报宣传,制作指示路标等,在两天内接待了800多位游客,其中有500多名游客乘坐了游船参观。此外,国外往往采用直接销售、间接销售和混合销售等多种模式。法国由于企业条件限制,而选择间接销售渠道,但每次交易要为中间商支付一定费用。还有一点,国外非常重视经营与合作。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的营销总监为对其别墅推销,邀请了该地区竞争对手来公司并参观了Chenille Change所有景点,随后到餐厅享用鸡尾酒并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从市场推广媒介来看,现在乡村旅游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的。借助互联网可以向世界范围的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人提供及时、全面和立体的信息,是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宣传手段。国外的网站在建设上也比较成熟,旅游者能一目了然的在其网站获得各种相关信息。
    ④英国乡村旅游大多采取以农场为主体的经营方式,一般一个农场旅游景点聘用全日制工作人员在10名以内,为发展旅游业进行投资的规模也在5万英镑左右,年接待游客四五万人,规模并不大。英国乡村旅游大多定位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方面”层面上,乡村旅游紧密依托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虽然农业为了开展旅游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设,但农业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削弱,农业生产本身可能为了方便旅游者观光进行了一些必要调整,但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的性质。
    意大利政府规定,接待游客用房必须是非农业生产活动用房,游客的食物全部或大部分必须是本地农场或当地农场的产品,乡村旅游应该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乡村旅游主要利用农场的现有条件和资源,允许维修原有的庄园或别墅。还规定对向旅游者出售的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进行评估和鉴定,出售价格应低于市场批发价。
    ⑤日本是亚洲开展乡村旅游较早的国家。日本各地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行社也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参加者有农牧学研究人员、学生、银行职员、公司白领等,人均消费25万至4万日元。到了收获季节,旅行社还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游客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服务十分周到。当苹果、梨子、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熟的时候,美国的农庄就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招揽游客去农场摘水果度假,城里人热烈响应,纷纷根据广告上的示意地图开车前往,美国参加乡村旅游的人数每年达到2000万人次。
    目前,在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等地,还出现了更高级的乡村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留地”,假日里携带妻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这种浅尝辄止的劳动方式为忙碌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深受欢迎。
    ⑥意大利把乡村旅游称为“绿色假期”,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现象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这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乡村旅游区一般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它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环境产生矛盾。生态旅游的迅速升温也给某些最热门的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有些热点的自然环境因人满为患遭到了破坏。特别是那些原始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因此,加拿大旅游当局认为有必要限制旅游者的人数。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城瓜伊哈那斯国家公园游客不论进入哪一个景点,每次的人数不得超过12人。在温哥华岛,任何人如想去太平洋海岸的“西岸小径”旅游,必须在3个月前登记。在开发旅游景点时,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接待设施小巧,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宣传保护大自然的标牌。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境意识,使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给定资料四】
    ①2007年,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使已有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即“百千万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09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发文,决定开展全国特色景点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
    2010年,国家旅游局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部署,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②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香古色。如果你们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你们有传统的文化信仰,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
    ③一方山水,一方人文。文化是自然环境孕育的,离开文化尤其是离开本土文化的旅游是大有缺憾的。那些说唱艺术、表演艺术、工艺品、美术品等都融和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时间的经年锻造,是具有垄断性,无法被复制的旅游资源,最受游客青睐和钟情,最有实力做乡村旅游的支撑。
    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和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2010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乡村旅游论坛上,一项由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的国际游客是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攀升,高于旅游市场总体4%的发展速度。
    到乡下享受大自然的精髓,是人们在传统都市旅游、海滨度假、人造景区以外的又一种旅游选择。世界旅游组织把乡村旅游解释为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构成乡村旅游最核心的三部分是自然、人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近年来,乡村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泛认为,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度假过程中,游客有机会体验当地文化遗产和传统,购买当地产品和手工艺品,享受当地美食,参与村民们的活动。因此她建议,乡村旅游产品包装的关键是当地化和特色化;住宿设施有一定的闲居性,提供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和村民的侵蚀。
    调查显示,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经济性。
    据了解,目前相当多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目前,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有研究显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鲜为人知,处于逐渐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加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四川农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给定资料五】
    安徽省旅游局“乡村旅游工作报告”节选:
    2008年元月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曾指出“要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安徽省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国家旅游局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统一认识,围绕中心,立足省情,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旨,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以旅助农,借农强旅,把握机遇,乘势向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
    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2007年8月份,在全省旅游系统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旅游局发出了建设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动员令,就是要实施县域旅游发展工程“52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旅游县(市、区)、200个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星级农家乐),其中部分县(市、区)和乡(镇)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行列。2009年,省旅游局制定了《2009—2012年安徽省乡村旅游行动计划》。以旅游强县、优秀旅游乡镇和星级农家乐等多级活动为抓手,以创促建,以点带面,形成综合创建体系,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省先后授予35个县(市、区)为旅游经济强县和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其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中国旅游经济强县1名。命名最佳旅游乡镇49家,优秀旅游乡镇133家,旅游乡镇66家,优秀旅游乡镇总数达到248家。农家乐示范点124家,评选出全省星级农家乐583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30家,四星级75家。2010年3月份,安徽省有4个乡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发布会上,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评定的首批40家星级企业(园区)名单公布。经过专家实地试评、评审委员会审定、网上公示等各环节,芜湖怡龙生态园、安徽悬龙世界木屋村和安庆永顺植物园被授予三星级园区。
    二是 。2006年初,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旅游乡镇活动,3月17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优秀旅游乡镇活动的意见》(皖政办〔2006〕19号),在全省启动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创建工作。2008年3月,制定出台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实施意见》;4月份,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对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把好脉”、“开好方”,决定充分运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全面拓展农业的功能和领域,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大部分市县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安排乡村旅游发展资金。近年来,省旅游局还先后与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批“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人家”应运而生。
    三是 。2004年10月安徽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创建旅游强县实施标准》,在全省开展旅游强县创建活动,奏响了“大旅游”与“大农业”相融合的序曲,2006年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后又相继制定了《省“农家乐”评定标准》、《“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分标准》,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市也开始着手规范农家乐旅游。合肥市、黄山市、池州市分别制定了《合肥农家乐评分标准》、《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池州市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标准化的建设,提升了旅游产品质量,规范了旅游经营行为,服务管理保障了旅游者合法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 。从90年代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旅游开发扶贫”工作,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涌现出一批“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典型,如:位于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农民依托黄山风景区,放下锄头从事旅游,开餐馆跑客运,从昔日偏僻的穷山村,变为现今名闻遐迩的“旅游专业村”。颍上县八里河镇,坚持政府主导,围绕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不断壮大产业链,以生态农业景区劳动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动手办旅游,荒滩变明珠”的成功之路等;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通过发展体制乡村旅游,由一个“负债乡”变成了一个“富裕乡”,“国家4A级风景区的旅游乡”;肥西的三岗更是通过苗木花卉、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好路子;蚌埠市怀远县禾泉农庄通过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创办出了一条特色化农产品销售产业链,农庄每年产值近5000万元,成为我省皖北乡村旅游的一颗明珠,根据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市场需求,在全省进行推广与交流,并要求各市结合资源条件和人文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分类指导,鼓励探索条件不同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
    虽然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安徽省有所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有所增长,但总体来看,除极少数有长远规划外,大多数尚属于朦胧模仿自发开发,在发展思路、经营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请根据给定资料,紧扣“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议论文。写作要求:1.不能另立话题、不要照搬给定资料;2.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论证有力;3.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准确、简练、顺畅。


    答案:
    解析:
    参考范文

    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的灵魂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现代乡村旅游是以广大农村为区域,以城市居民为主体,以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为资源的新型旅游业,它与民族旅游、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紧密相连,很好地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要,是新时期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发展农村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广大农民是首当其冲的重大使命,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全力以赴、合力构建,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正符合了时代的需要,它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更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但在欣喜于其创造的骄人成绩和显著效果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担忧。当前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很多地方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对以服务业为导向的旅游业十分陌生。他们不仅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更不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在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指引下,往往片面追求对乡村自然资源的简单开发和过度使用。而他们对乡土文化和乡村民俗等更具持久生命力和独特吸引力的文化内涵却视而不见,不予重视和开发,使得珍贵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逐渐趋于淡化,各地乡村旅游项目大同小异、毫无特色,正日益失去其独特的吸引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探究发展根源,我国的乡村旅游无疑仰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及休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所创造和提供的广阔市场。奠基于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悠然自得的生活劳动场景、清新的空气、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饮食对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饱受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之苦的城市居民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根植于我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农耕文化,广袤的游牧草原、独特的游牧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多彩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文化作为自然环境孕育的产物,它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具有极强的本土性和民族性,是当地历史与文化、自然与人文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和主要财富,也是最受游客青睐和钟情的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珍贵旅游资源,更是一个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具实力的支撑。因此毫不讳言地说,丰富多彩、独特新颖的乡村文化才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这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将乡村旅游解释为以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的原因。
    文化是根基,文化也是魅力之源,文化更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旅游更离不开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繁荣,需要我们以乡村文化为准绳,积极探索,不断前进,重点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大树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

  • 第4题:

    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 )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A.15
    B.12
    C.10
    D.20

    答案:C
    解析: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 第5题: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态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正确答案:乡村文化

  • 第6题:

    开发旅游产品包括开发()。

    • A、乡村旅游
    • B、研学旅游
    • C、养生旅游
    • D、会展旅游

    正确答案:A,B,C,D

  • 第7题:

    在成都建设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线中,旅游产业的主体是()

    • A、古镇旅游
    • B、休闲旅游
    • C、农业旅游
    • D、乡村旅游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下列哪些属于平度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

    • A、城乡环境治理及农村经济发展
    • B、乡村文明建设及农村科技创新
    • C、休闲乡村旅游及互联网+农业
    • D、特色小镇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发展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的,以乡村自然生态与()为依托,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 A、田园风光
    • B、遗产与建筑
    • C、人文名俗
    • D、景观意境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单选题
    山阳田园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点,是上海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以()主题的互动田园。
    A

    蟠桃

    B

    西瓜

    C

    葡萄

    D

    南瓜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我国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格局,向()方面拓展。
    A

    乡村旅游

    B

    休闲旅游

    C

    度假休闲

    D

    专项旅游

    E

    特色旅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让乡村旅游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亟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转换发展动力机制。我国乡村旅游大多是乡村居民自主自发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乡村旅游规模偏小、缺乏特色、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新时代,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调控职能,把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项目进行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在充分尊重乡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对乡村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设计,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融入全域旅游理念。从区域规模来看,乡村是开展全域旅游最合适的空间和场所之一。优秀乡土文化、农耕文化资源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重要特色。这些资源在乡村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个体农户难以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乡村旅游体验。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是乡村全体居民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只有乡村居民集体参与、共同推动的乡村旅游,对游客才最有吸引力。应从乡村全域的视角对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推动建设乡村居民共同参与的民俗村等,让乡村旅游焕发长久生命力。

    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了悠久璀璨的农耕文化,为各地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适宜土壤。优秀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魂,也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积极推进农耕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应充分挖掘乡村农耕文化资源,强化全社会对农耕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传承和发展包括农耕技艺、乡约民俗、餐饮服饰、传统民居等在内的优秀农耕文化,将其有机融入乡村旅游各个环节,不断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

    积极打造生态宜居新乡村。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这就要求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法运用到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以推进厕所革命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大乡村街道、河道治理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建设,通过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优化乡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游客的旅游体验。

    加强乡土专业人才培养。乡村居民是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乡村旅游项目的质量、水平和特色。要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核心动力,以家庭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旅游合作社成员、返乡创业人员等为重点对象,加强乡土专业人才培养,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更好满足游客的需求。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 第14题:

    【给定资料一】
    ①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现代乡村旅游并不以探亲访友为主,旅游的时间也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它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综合发展,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它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却影响深远。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中国是农业大国,又是农业古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广大乡村,尤其是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生活、民族建筑、民族节庆活动等丰富多彩,是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休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市场。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主要有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与回归自然旅游模式等。
    ②从大范围看,所有在乡村社区开展的旅游都可以称为乡村旅游,它是与都市旅游相对称的。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关系密切、它较好地适应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对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悠然自得的生活劳动场景、清新的空气、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饮食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体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有古村落、古镇、民族村寨和大中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山庄、农家乐等。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产品是吸引附近的大中城市居民前往短期度假、休闲、娱乐,吸引远程和国外游客前往旅游的乡村旅游主要是一部分与民族民俗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民族村寨、古村古镇旅游。如江苏、浙江、安徽、山西等地开发的水乡古镇、古村落旅游。
    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区域,既包括乡村居民点,也包括乡村的农田、森林、草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有的称乡村地域系统。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给定资料二】
    某县锦山乡锦山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锦山山麓,是该县“乡村游”示范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该村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开辟了一个锦山游乐园。2010年5月1—3日,记者参加了该村组织的游乐活动,并实地做了调查采访。以下是调查采访的统计表:

    【给定资料三】
    ①国外发达国家通用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包括:乡村旅游的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市场规范和经营自律机制等,形成了完善的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和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面临农民收入下降、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时,成立了农村事务部并实施了农村管理方案、农村经济多样化等政策,政府年年投入约5亿英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2007年拨付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由于政府支持,英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1995年芬兰成立了乡村政策委员会,包括了从政府到非政府机构的所有部门,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协调乡村发展尺度,推进乡村资源的有效配置。
    国外乡村游的管理法规严格,注重细节和定量化。如韩国农村部门对农民发展农业观光事业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法规。美国对乡村旅游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法规,要求农场必须设立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场所则需提供消毒水。日本对乡村旅游提出了严格的定量管理指标。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都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企业运营的行为,保障了乡村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②早在1865年,世界乡村旅游发展先驱国家之一的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不久以后,日本、匈牙利、西班牙、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国也相继专门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国外的协会相对成熟,如法国农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IFHA)及爱尔兰的农舍度假协会等已经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罗马尼亚为例,“农家乐”旅游收入已占到罗马尼亚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约20%。“农家乐”旅游的繁荣与IFHA的作用是分不开的。IFHA于1994年成立,目前在全国设有32个地方分会,共有8000多家农户为正式会员。该协会还在意大利、美国和英国设立了代表处。IFHA规定,每个接待游客的农户都必须有营业执照和卫生检验证,在家门前挂上“乡村家庭旅店”的牌子。IFHA按农户的接待条件以“菊花”为等级把这些农家旅店分为“二花级”和“三花级”。为了提高服务水准,协会每年都组织培训班、由专业教师传授有关知识。协会还帮助农户寻找客源。另外,协会还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举办“葡萄酒节”、“炸糕节”、“肉馅菜卷节”等。
    ③据Jupifer Research研究报告称,美国利用在线营销方式的旅游市场收入2005年已超过540亿美元,利用节目宣传促销的方式成本低而效果好。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在滨海旅游节期间,通过海报宣传,制作指示路标等,在两天内接待了800多位游客,其中有500多名游客乘坐了游船参观。此外,国外往往采用直接销售、间接销售和混合销售等多种模式。法国由于企业条件限制,而选择间接销售渠道,但每次交易要为中间商支付一定费用。还有一点,国外非常重视经营与合作。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的营销总监为对其别墅推销,邀请了该地区竞争对手来公司并参观了Chenille Change所有景点,随后到餐厅享用鸡尾酒并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从市场推广媒介来看,现在乡村旅游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的。借助互联网可以向世界范围的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人提供及时、全面和立体的信息,是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宣传手段。国外的网站在建设上也比较成熟,旅游者能一目了然的在其网站获得各种相关信息。
    ④英国乡村旅游大多采取以农场为主体的经营方式,一般一个农场旅游景点聘用全日制工作人员在10名以内,为发展旅游业进行投资的规模也在5万英镑左右,年接待游客四五万人,规模并不大。英国乡村旅游大多定位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方面”层面上,乡村旅游紧密依托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虽然农业为了开展旅游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设,但农业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削弱,农业生产本身可能为了方便旅游者观光进行了一些必要调整,但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的性质。
    意大利政府规定,接待游客用房必须是非农业生产活动用房,游客的食物全部或大部分必须是本地农场或当地农场的产品,乡村旅游应该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乡村旅游主要利用农场的现有条件和资源,允许维修原有的庄园或别墅。还规定对向旅游者出售的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进行评估和鉴定,出售价格应低于市场批发价。
    ⑤日本是亚洲开展乡村旅游较早的国家。日本各地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行社也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参加者有农牧学研究人员、学生、银行职员、公司白领等,人均消费25万至4万日元。到了收获季节,旅行社还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游客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服务十分周到。当苹果、梨子、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熟的时候,美国的农庄就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招揽游客去农场摘水果度假,城里人热烈响应,纷纷根据广告上的示意地图开车前往,美国参加乡村旅游的人数每年达到2000万人次。
    目前,在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等地,还出现了更高级的乡村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留地”,假日里携带妻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这种浅尝辄止的劳动方式为忙碌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深受欢迎。
    ⑥意大利把乡村旅游称为“绿色假期”,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现象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这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乡村旅游区一般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它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环境产生矛盾。生态旅游的迅速升温也给某些最热门的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有些热点的自然环境因人满为患遭到了破坏。特别是那些原始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因此,加拿大旅游当局认为有必要限制旅游者的人数。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城瓜伊哈那斯国家公园游客不论进入哪一个景点,每次的人数不得超过12人。在温哥华岛,任何人如想去太平洋海岸的“西岸小径”旅游,必须在3个月前登记。在开发旅游景点时,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接待设施小巧,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宣传保护大自然的标牌。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境意识,使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给定资料四】
    ①2007年,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使已有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即“百千万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09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发文,决定开展全国特色景点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
    2010年,国家旅游局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部署,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②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香古色。如果你们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你们有传统的文化信仰,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
    ③一方山水,一方人文。文化是自然环境孕育的,离开文化尤其是离开本土文化的旅游是大有缺憾的。那些说唱艺术、表演艺术、工艺品、美术品等都融和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时间的经年锻造,是具有垄断性,无法被复制的旅游资源,最受游客青睐和钟情,最有实力做乡村旅游的支撑。
    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和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2010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乡村旅游论坛上,一项由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的国际游客是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攀升,高于旅游市场总体4%的发展速度。
    到乡下享受大自然的精髓,是人们在传统都市旅游、海滨度假、人造景区以外的又一种旅游选择。世界旅游组织把乡村旅游解释为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构成乡村旅游最核心的三部分是自然、人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近年来,乡村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泛认为,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度假过程中,游客有机会体验当地文化遗产和传统,购买当地产品和手工艺品,享受当地美食,参与村民们的活动。因此她建议,乡村旅游产品包装的关键是当地化和特色化;住宿设施有一定的闲居性,提供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和村民的侵蚀。
    调查显示,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经济性。
    据了解,目前相当多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目前,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有研究显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鲜为人知,处于逐渐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加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四川农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给定资料五】
    安徽省旅游局“乡村旅游工作报告”节选:
    2008年元月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曾指出“要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安徽省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国家旅游局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统一认识,围绕中心,立足省情,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旨,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以旅助农,借农强旅,把握机遇,乘势向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
    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2007年8月份,在全省旅游系统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旅游局发出了建设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动员令,就是要实施县域旅游发展工程“52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旅游县(市、区)、200个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星级农家乐),其中部分县(市、区)和乡(镇)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行列。2009年,省旅游局制定了《2009—2012年安徽省乡村旅游行动计划》。以旅游强县、优秀旅游乡镇和星级农家乐等多级活动为抓手,以创促建,以点带面,形成综合创建体系,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省先后授予35个县(市、区)为旅游经济强县和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其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中国旅游经济强县1名。命名最佳旅游乡镇49家,优秀旅游乡镇133家,旅游乡镇66家,优秀旅游乡镇总数达到248家。农家乐示范点124家,评选出全省星级农家乐583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30家,四星级75家。2010年3月份,安徽省有4个乡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发布会上,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评定的首批40家星级企业(园区)名单公布。经过专家实地试评、评审委员会审定、网上公示等各环节,芜湖怡龙生态园、安徽悬龙世界木屋村和安庆永顺植物园被授予三星级园区。
    二是 。2006年初,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旅游乡镇活动,3月17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优秀旅游乡镇活动的意见》(皖政办〔2006〕19号),在全省启动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创建工作。2008年3月,制定出台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实施意见》;4月份,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对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把好脉”、“开好方”,决定充分运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全面拓展农业的功能和领域,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大部分市县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安排乡村旅游发展资金。近年来,省旅游局还先后与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批“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人家”应运而生。
    三是 。2004年10月安徽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创建旅游强县实施标准》,在全省开展旅游强县创建活动,奏响了“大旅游”与“大农业”相融合的序曲,2006年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后又相继制定了《省“农家乐”评定标准》、《“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分标准》,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市也开始着手规范农家乐旅游。合肥市、黄山市、池州市分别制定了《合肥农家乐评分标准》、《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池州市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标准化的建设,提升了旅游产品质量,规范了旅游经营行为,服务管理保障了旅游者合法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 。从90年代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旅游开发扶贫”工作,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涌现出一批“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典型,如:位于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农民依托黄山风景区,放下锄头从事旅游,开餐馆跑客运,从昔日偏僻的穷山村,变为现今名闻遐迩的“旅游专业村”。颍上县八里河镇,坚持政府主导,围绕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不断壮大产业链,以生态农业景区劳动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动手办旅游,荒滩变明珠”的成功之路等;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通过发展体制乡村旅游,由一个“负债乡”变成了一个“富裕乡”,“国家4A级风景区的旅游乡”;肥西的三岗更是通过苗木花卉、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好路子;蚌埠市怀远县禾泉农庄通过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创办出了一条特色化农产品销售产业链,农庄每年产值近5000万元,成为我省皖北乡村旅游的一颗明珠,根据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市场需求,在全省进行推广与交流,并要求各市结合资源条件和人文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分类指导,鼓励探索条件不同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
    虽然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安徽省有所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有所增长,但总体来看,除极少数有长远规划外,大多数尚属于朦胧模仿自发开发,在发展思路、经营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假定你是【给定资料二】中的那位记者,请将表格中统计资料所说明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意见,用“建议书”的形式反映给当地村委会。要求:1.篇幅500字左右;2.只写主文内容,抬头和落款省略;3.语言简洁顺畅、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答案:
    解析:
    答案提示
    问题:
    从表格中的基本情况看,旅游随队车辆占游客人数的1/6还多,这不仅会给乡村带来车辆安置和保管问题,也会给乡村带来交通压力。
    从表格中的游乐项目和活动范围看,该村的游乐项目过于单调且不够生态和环保,并且大多是简单依托于游牧草原的自然环境,对游牧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的开发远远不够;此外野炊和燃放烟花不仅不够环保同时也缺乏特色。
    从活动结果看,该村旅游项目大量毁坏草地、折断草木,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没有以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为乡村旅游前提;大量丢弃生活垃圾,对该村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游客消费水平不高,村民收入增加并不明显。
    建议:
    村委会加强对来村旅游交通车辆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来村旅游车辆的统一化,并提供较好的乘车环境,倡导游客乘坐本村提供的专门车辆来村,减少随行私车,更好地维护乡村清新、绿化的自然环境。
    立足本村文化和民俗风情,统一规划,积极开发,拓展本村旅游产品种类,开发本村旅游新产品,融合当地的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实现本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化和特色化,增强本村旅游产品对外的吸引力,增加游客数量和消费项目,以大幅提高村民的旅游收入。
    加强保护本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教育,既要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上顾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在旅游活动中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使其爱护草地树木,不乱丢生活垃圾,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

  • 第15题:

    【给定资料一】
    ①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和现代乡村旅游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常常把这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归类于探亲旅游。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现代乡村旅游并不以探亲访友为主,旅游的时间也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它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综合发展,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但它对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却影响深远。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中国是农业大国,又是农业古国。悠久的农业历史,丰富的农耕文化,是发展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的良好基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分布在广大乡村,尤其是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民族风俗、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民族生活、民族建筑、民族节庆活动等丰富多彩,是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休假时间的增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市场。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主要有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农家乐旅游模式、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科普及教育旅游模式与回归自然旅游模式等。
    ②从大范围看,所有在乡村社区开展的旅游都可以称为乡村旅游,它是与都市旅游相对称的。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关系密切、它较好地适应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特别是对城市居民,长期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悠然自得的生活劳动场景、清新的空气、新鲜无污染的绿色饮食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的客源主体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有古村落、古镇、民族村寨和大中城市周边的度假村、山庄、农家乐等。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体产品是吸引附近的大中城市居民前往短期度假、休闲、娱乐,吸引远程和国外游客前往旅游的乡村旅游主要是一部分与民族民俗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民族村寨、古村古镇旅游。如江苏、浙江、安徽、山西等地开发的水乡古镇、古村落旅游。
    乡村是指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一般是指县城以下的广大区域,既包括乡村居民点,也包括乡村的农田、森林、草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有的称乡村地域系统。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
    【给定资料二】
    某县锦山乡锦山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锦山山麓,是该县“乡村游”示范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该村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开辟了一个锦山游乐园。2010年5月1—3日,记者参加了该村组织的游乐活动,并实地做了调查采访。以下是调查采访的统计表:

    【给定资料三】
    ①国外发达国家通用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包括:乡村旅游的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市场规范和经营自律机制等,形成了完善的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和健康发展的政策保障。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面临农民收入下降、农村环境恶化等问题时,成立了农村事务部并实施了农村管理方案、农村经济多样化等政策,政府年年投入约5亿英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了继续提高对农村事务的支持水平,2007年拨付16亿英镑来支持英国农村发展计划。由于政府支持,英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1995年芬兰成立了乡村政策委员会,包括了从政府到非政府机构的所有部门,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协调乡村发展尺度,推进乡村资源的有效配置。
    国外乡村游的管理法规严格,注重细节和定量化。如韩国农村部门对农民发展农业观光事业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法规。美国对乡村旅游制订了严格的管理法规,要求农场必须设立流动厕所和饮用水源,露天场所则需提供消毒水。日本对乡村旅游提出了严格的定量管理指标。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都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企业运营的行为,保障了乡村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②早在1865年,世界乡村旅游发展先驱国家之一的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不久以后,日本、匈牙利、西班牙、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等国也相继专门成立了乡村旅游协会。国外的协会相对成熟,如法国农会、罗马尼亚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协会(IFHA)及爱尔兰的农舍度假协会等已经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罗马尼亚为例,“农家乐”旅游收入已占到罗马尼亚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约20%。“农家乐”旅游的繁荣与IFHA的作用是分不开的。IFHA于1994年成立,目前在全国设有32个地方分会,共有8000多家农户为正式会员。该协会还在意大利、美国和英国设立了代表处。IFHA规定,每个接待游客的农户都必须有营业执照和卫生检验证,在家门前挂上“乡村家庭旅店”的牌子。IFHA按农户的接待条件以“菊花”为等级把这些农家旅店分为“二花级”和“三花级”。为了提高服务水准,协会每年都组织培训班、由专业教师传授有关知识。协会还帮助农户寻找客源。另外,协会还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举办“葡萄酒节”、“炸糕节”、“肉馅菜卷节”等。
    ③据Jupifer Research研究报告称,美国利用在线营销方式的旅游市场收入2005年已超过540亿美元,利用节目宣传促销的方式成本低而效果好。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在滨海旅游节期间,通过海报宣传,制作指示路标等,在两天内接待了800多位游客,其中有500多名游客乘坐了游船参观。此外,国外往往采用直接销售、间接销售和混合销售等多种模式。法国由于企业条件限制,而选择间接销售渠道,但每次交易要为中间商支付一定费用。还有一点,国外非常重视经营与合作。法国乡村旅游企业RC的营销总监为对其别墅推销,邀请了该地区竞争对手来公司并参观了Chenille Change所有景点,随后到餐厅享用鸡尾酒并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从市场推广媒介来看,现在乡村旅游的宣传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进行的。借助互联网可以向世界范围的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人提供及时、全面和立体的信息,是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宣传手段。国外的网站在建设上也比较成熟,旅游者能一目了然的在其网站获得各种相关信息。
    ④英国乡村旅游大多采取以农场为主体的经营方式,一般一个农场旅游景点聘用全日制工作人员在10名以内,为发展旅游业进行投资的规模也在5万英镑左右,年接待游客四五万人,规模并不大。英国乡村旅游大多定位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方面”层面上,乡村旅游紧密依托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虽然农业为了开展旅游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建设,但农业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削弱,农业生产本身可能为了方便旅游者观光进行了一些必要调整,但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农业生产的性质。
    意大利政府规定,接待游客用房必须是非农业生产活动用房,游客的食物全部或大部分必须是本地农场或当地农场的产品,乡村旅游应该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要内容,乡村旅游主要利用农场的现有条件和资源,允许维修原有的庄园或别墅。还规定对向旅游者出售的当地农产品的质量和特性进行评估和鉴定,出售价格应低于市场批发价。
    ⑤日本是亚洲开展乡村旅游较早的国家。日本各地农场结合生产独辟蹊径,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具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行社也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产品,组织旅游者春天插秧,秋天收割,捕鱼捞虾,草原放牧,牛棚挤奶。参加者有农牧学研究人员、学生、银行职员、公司白领等,人均消费25万至4万日元。到了收获季节,旅行社还会选出一小包稻米或茶叶给游客寄去,让游客亲口尝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服务十分周到。当苹果、梨子、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熟的时候,美国的农庄就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招揽游客去农场摘水果度假,城里人热烈响应,纷纷根据广告上的示意地图开车前往,美国参加乡村旅游的人数每年达到2000万人次。
    目前,在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等地,还出现了更高级的乡村旅游形式,租地自种。城里人在乡下租一块“自留地”,假日里携带妻子,呼朋唤友,到乡下的“自家地里”翻土耕种、施肥浇水,平时则由农场主负责照看。这种浅尝辄止的劳动方式为忙碌的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雅趣,深受欢迎。
    ⑥意大利把乡村旅游称为“绿色假期”,将乡村旅游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现象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这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乡村旅游区一般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它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稳定性较差,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环境产生矛盾。生态旅游的迅速升温也给某些最热门的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有些热点的自然环境因人满为患遭到了破坏。特别是那些原始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因此,加拿大旅游当局认为有必要限制旅游者的人数。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城瓜伊哈那斯国家公园游客不论进入哪一个景点,每次的人数不得超过12人。在温哥华岛,任何人如想去太平洋海岸的“西岸小径”旅游,必须在3个月前登记。在开发旅游景点时,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接待设施小巧,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宣传保护大自然的标牌。让游客在愉悦中增强环境意识,使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给定资料四】
    ①2007年,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使已有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争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就业30万人以上,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即“百千万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09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发文,决定开展全国特色景点旅游名镇(村)示范工作。
    2010年,国家旅游局根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和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部署,下发《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②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香古色。如果你们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你们有传统的文化信仰,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
    ③一方山水,一方人文。文化是自然环境孕育的,离开文化尤其是离开本土文化的旅游是大有缺憾的。那些说唱艺术、表演艺术、工艺品、美术品等都融和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时间的经年锻造,是具有垄断性,无法被复制的旅游资源,最受游客青睐和钟情,最有实力做乡村旅游的支撑。
    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和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④2010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乡村旅游论坛上,一项由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的国际游客是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攀升,高于旅游市场总体4%的发展速度。
    到乡下享受大自然的精髓,是人们在传统都市旅游、海滨度假、人造景区以外的又一种旅游选择。世界旅游组织把乡村旅游解释为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构成乡村旅游最核心的三部分是自然、人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近年来,乡村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泛认为,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度假过程中,游客有机会体验当地文化遗产和传统,购买当地产品和手工艺品,享受当地美食,参与村民们的活动。因此她建议,乡村旅游产品包装的关键是当地化和特色化;住宿设施有一定的闲居性,提供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和村民的侵蚀。
    调查显示,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经济性。
    据了解,目前相当多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目前,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有研究显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鲜为人知,处于逐渐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加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四川农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给定资料五】
    安徽省旅游局“乡村旅游工作报告”节选:
    2008年元月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曾指出“要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安徽省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国家旅游局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统一认识,围绕中心,立足省情,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旨,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以旅助农,借农强旅,把握机遇,乘势向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
    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2007年8月份,在全省旅游系统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旅游局发出了建设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动员令,就是要实施县域旅游发展工程“52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旅游县(市、区)、200个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星级农家乐),其中部分县(市、区)和乡(镇)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行列。2009年,省旅游局制定了《2009—2012年安徽省乡村旅游行动计划》。以旅游强县、优秀旅游乡镇和星级农家乐等多级活动为抓手,以创促建,以点带面,形成综合创建体系,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省先后授予35个县(市、区)为旅游经济强县和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其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中国旅游经济强县1名。命名最佳旅游乡镇49家,优秀旅游乡镇133家,旅游乡镇66家,优秀旅游乡镇总数达到248家。农家乐示范点124家,评选出全省星级农家乐583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30家,四星级75家。2010年3月份,安徽省有4个乡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发布会上,由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评定的首批40家星级企业(园区)名单公布。经过专家实地试评、评审委员会审定、网上公示等各环节,芜湖怡龙生态园、安徽悬龙世界木屋村和安庆永顺植物园被授予三星级园区。
    二是 。2006年初,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旅游乡镇活动,3月17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优秀旅游乡镇活动的意见》(皖政办〔2006〕19号),在全省启动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创建工作。2008年3月,制定出台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实施意见》;4月份,召开了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会,对全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把好脉”、“开好方”,决定充分运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全面拓展农业的功能和领域,积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大部分市县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也相继出台了发展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安排乡村旅游发展资金。近年来,省旅游局还先后与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批“农家乐”、“森林人家”、“水上人家”应运而生。
    三是 。2004年10月安徽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创建旅游强县实施标准》,在全省开展旅游强县创建活动,奏响了“大旅游”与“大农业”相融合的序曲,2006年初,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安徽省创建优秀旅游乡镇评定标准》,后又相继制定了《省“农家乐”评定标准》、《“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分标准》,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市也开始着手规范农家乐旅游。合肥市、黄山市、池州市分别制定了《合肥农家乐评分标准》、《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池州市农家乐服务质量通用要求》标准化的建设,提升了旅游产品质量,规范了旅游经营行为,服务管理保障了旅游者合法权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 。从90年代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旅游开发扶贫”工作,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涌现出一批“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典型,如:位于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农民依托黄山风景区,放下锄头从事旅游,开餐馆跑客运,从昔日偏僻的穷山村,变为现今名闻遐迩的“旅游专业村”。颍上县八里河镇,坚持政府主导,围绕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不断壮大产业链,以生态农业景区劳动乡村旅游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动手办旅游,荒滩变明珠”的成功之路等;合肥市包河区大圩乡通过发展体制乡村旅游,由一个“负债乡”变成了一个“富裕乡”,“国家4A级风景区的旅游乡”;肥西的三岗更是通过苗木花卉、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都市依托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好路子;蚌埠市怀远县禾泉农庄通过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创办出了一条特色化农产品销售产业链,农庄每年产值近5000万元,成为我省皖北乡村旅游的一颗明珠,根据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市场需求,在全省进行推广与交流,并要求各市结合资源条件和人文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分类指导,鼓励探索条件不同的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
    虽然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安徽省有所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有所增长,但总体来看,除极少数有长远规划外,大多数尚属于朦胧模仿自发开发,在发展思路、经营管理、保障机制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给定资料五】总结了安徽省乡村旅游工作的做法与成效,请仿照“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在填空线上依次归纳其余三方面。要求:动词不能重复。


    答案:
    解析:
    答案提示
    二是下发了乡村旅游实施意见和具体政策扶持。
    三是出台了规范乡村旅游经营行为的各项标准。
    四是选树了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富民的先进典型。

  • 第16题:

    下列属于成都乡村旅游示范建设的亮点工作的有()。

    • A、乡村美食
    • B、乡村度假
    • C、旅游特色村
    • D、旅游示范镇
    • E、创A升星

    正确答案:A,C,D,E

  • 第17题:

    我国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格局,向()方面拓展。

    • A、乡村旅游
    • B、休闲旅游
    • C、度假休闲
    • D、专项旅游
    • E、特色旅游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平度市新旧动能转换精品旅游示范区,重点突出农业休闲节会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和()三大特色,叫响“顺时养生食在平度”品牌。


    正确答案:文化旅游

  • 第19题:

    成都乡村旅游示范建设的亮点工作包括()

    • A、乡村美食
    • B、乡村住宿
    • C、旅游特色村
    • D、旅游示范镇
    • E、创A升星

    正确答案:A,B,C,D,E

  • 第20题:

    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多选题
    促进旅游扶贫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
    A

    直接参与旅游经营

    B

    出售自家农副产品获得收入

    C

    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分红

    D

    大面积开发本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扶贫提供支持

    E

    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取得农业收入之外的其他劳务收入


    正确答案: C,B
    解析:
    从我国旅游促进扶贫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成果来看,旅游促进扶贫主要有5种方式:①直接参与旅游经营;②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取得农业收入之外的其他劳务收入;③出售自家农副产品获得收入;④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分红;⑤通过资金、人力、土地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得入股分红。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属于成都乡村旅游示范建设的亮点工作的有()。
    A

    乡村美食

    B

    乡村度假

    C

    旅游特色村

    D

    旅游示范镇

    E

    创A升星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态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正确答案: 乡村文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的,以乡村自然生态与()为依托,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A

    田园风光

    B

    遗产与建筑

    C

    人文名俗

    D

    景观意境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