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人在与自然对峙的时候常常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轻松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 对“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愉悦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
B.悲剧美的产生反应了人与自然对峙的过程
C.悲剧美可以考验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使之更有能力应对自然的挑战
D.愉悦美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
第2题:
原则上讲,形体美是一种_______的美。
A.自然活泼
B.自然健康
C.乐观健康
D.体态姿势
第3题:
原则上讲,形体美是一种()的美。
第4题:
旅游是一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审美活动
第5题:
乔尔乔内开创的新时代表现了()。
第6题:
在所有的审美活动中,最高的愉悦是()。
第7题:
什么是美?()
第8题: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
第9题:
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反映了巴比伦人的什么欲望()?
第10题:
喜剧美
自然美
悲剧美
理性美
第11题:
意境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民族美
意境是一种博大深厚的历史美
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阅读下文,回答题后的问题。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 , 有裂谷 、 俯冲带 、 碰撞带这三种类型 。 大洋中绵延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 , 中间就是裂谷 。 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 , 形成新的洋底岩石 , 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 , 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 。 某些陆上裂谷 ( 如东非裂谷 ) 可能会产生新的海洋 。 与裂谷相反 , 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 。 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 , 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 。 另外 , 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 , 这就成为碰撞带 。 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 , 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板块构造说是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合理引申 。 大陆的漂移是板块移动的表现之一 。板块运动是地震、火山等事件及岛弧、陆缘山、海沟等地形特征的形成原因。人在与自然的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美;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当被自然征服时那就是一种可悲了。
1. 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 ) 。
A .而当人与自然的力量势均力敌
B .自然战胜了人类时
C .虽然没有绝对战胜自然
D .如果明确无误地输给了自然
第14题:
旅游是一种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综合审美活动
A对
B错
第15题:
自然形态经过人为的改造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美的形式叫()。
第16题:
内部形式美指的是多个自然体之间的组合和共存,从而产生彼此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审美特性。
第17题:
以下不属于意境的三个方面的是()
第18题:
南岳大庙角楼的石雕属于以下哪一种美感形态?()
第19题:
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人类符号实践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由自然因素及其组合规律构成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符号体系。
第21题:
第22题:
形式美
自然美
社会美
科技美
第23题:
征服世界各民族
征服罗马帝国
征服自然
征服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