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产环境监测的目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掌握生产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分布情况
B、检查预防措施效果
C、评价生产环境卫生质量
D、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E、评价人体接触水平的最好方法
第1题:
有关生产环境监测的目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第2题:
生产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
第3题:
生产环境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第4题:
下述关于生产环境监测论述不正确的是()
第5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为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三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
第6题:
接触因素、辐射因素、传染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有毒因素
浓度因素、强度因素、生物因素
第7题:
掌握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分布情况
估计人体接触水平的最佳方式
了解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
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
检查预防措施效果
第8题:
掌握生产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分布情况
估计人体接触水平的最佳方式
了解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
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
检查预防措施效果
第9题:
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情况
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
估计人体接触水平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
检查预防措施的效果
第10题:
掌握生产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其分布情况
估计人体接触水平的最佳方式
了解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
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
检查预防措施效果
第11题:
下列关于生产环境监测论述不正确的是()。
第12题:
有关生产环境监测的目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第13题: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布在劳动过程、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是生产劳动的伴生物。
第14题:
生产环境及劳动环境中存在的可能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
第15题:
厂房低矮狭小,布置不合理属于职业危害因素中的()。
第16题:
掌握生产环境中危害因素的性质、强度(浓度)及分布情况
评价生产环境卫生质量
评价人体接触水平的最好方法
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检查预防措施效果
第17题:
通过动物实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作用
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或因果关系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
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在时间、空间的分布情况
测试化学物的毒性,以预示对人体的危害
第18题:
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和分布情况
了解生产环境卫生质量
估计人体接触水平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
检查预防措施的效果
第19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