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主要是
A.找出易感人群
B.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C.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
D.找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潜在发病间的联系
E.确定剂量-效应关系
第1题:
断面调查是
A.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描述不同人群中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暴露情况与发病率
B.对暴露于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按照金标准进行筛检
C.选定一组已经发生职业性损害的人群和一组或几组没有该种职业性损害的人群作对照
D.追踪接触有害因素和非接触有害因素人群的各自发病结局
E.在一次较短的特定时间内一次性调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者的健康状况
第2题:
A、具有明显的接触剂量反应关系
B、在接触同一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的发病
C、早处理,预后也不好
D、病因能清楚确定
E、职业病与职业性多发病不同
第3题:
人体测量最主要的目的是
A.了解职业人群的身体状况
B.为工作场所和机器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
C.确定是否有职业有害因素影响作业人群的发育
D.确定是否有职业有害因素影响作业人群的健康
E.确定某工作是否适合某人群参与
第4题: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中,不包括
A.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B.评价职业病预防措施效果
C.研究职业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
D.为制定劳动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E.为职业病的具体诊断提供依据
第5题: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
A、职业病诊断
B、了解职业中毒原因
C、验证动物试验结果
D、制定卫生标准
E、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
第6题: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主要是
A、找出易感人群
B、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C、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
D、找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发病之间的联系
E、确定剂量-效应关系
第7题:
第8题: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
第9题: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主要是()。
第10题:
找出易感人群
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
找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发病之间的联系
确定剂量-效应关系
第11题:
找出易感人群
作为职业病赔偿的依据
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
找到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潜在发病间的联系
确定剂量-效应关系
第12题:
找出易感人群;
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
找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潜在发病的联系;
确定剂量-效应关系。
第13题: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最常用的方法是
A.环境监测
B.生物监测
C.健康监护
D.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E.有害因素危险度评价
第14题:
关于职业有害因素危险度评定的论述, 错误的是
A.对有害因素潜在作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B.估算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造成健康损害的概率和程度
C.为制定法定职业病提供依据
D.提高机体对危险因素的接受能力
E.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远期效应
第15题:
职业流行病调查的目的是
A.有助于职业病诊断
B.了解生产毒物分布规律
C.验证动物试验结果
D.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
E.制定卫生标准
第16题: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A.环境监测
B.生物监测
C.健康监护
D.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E.有害因素危险度评价
第17题:
人体测量最主要的目的是
A、了解职业人群的身体状况
B、为工作场所和机器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
C、确定是否有职业有害因素影响作业人群的发育
D、确定是否有职业有害因素影响作业人群的健康
E、确定此工作是否适合此人群参与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主要是()
第21题:
下列关于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论述错误的是()。
第22题:
以职业个体为研究对象
采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
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
找出职业性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制定工作标准提供依据
第23题:
职业病诊断
了解职业中毒原因
验证动物试验结果
制定卫生标准
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
第24题:
找出易感人群
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确定环境监测的范围
找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与潜在发病间的联系
确定剂量-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