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数据和计算
B.读数和计算
C.数据和读数
D.数据和结果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每期变形观测结束后,应根据()和统计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计算各种变形量。
第4题:
导线测量的内业就是进行数据处理,消除角度和边长观测值中偶然误差的影响,最终推算出导线点的坐标值。内业计算包括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方位角的推算、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及未知点的坐标计算。()
第5题:
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包括()几项
第6题: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包括将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填入导线坐标计算表、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坐标计算等
第7题:
通过沉降观测可分析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差是否过大、沉降后是否满足高程要求。
第8题:
数据和计算
读数和计算
数据和读数
数据和结果
第9题:
对记录、计算的复核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高差闭合差的均等分配
高程计算
第10题:
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水准点位置、记录
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第11题:
各测站高差计算正确
前、后视读数正确
高程计算正确
水准测量成果合格
第12题:
基准点检测结果
变形监测检查结果
测量误差理论
变形数学模型
第13题:
第14题:
高差闭合差是指()。
第15题:
水准测量时,计算校核∑h=∑a-∑b和∑H终一H始可分别校核下列中哪两项是否具有误差?
第16题:
每次读数前都须精确整平,读数期间和读数后不再检查是否水平,也不再精确整平。
第17题:
水准测量计算校核∑h=∑a—∑b和∑h=H终—H始,可分别校核()是否有误。
第18题:
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检查()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
第19题:
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包括()几项。
第20题:
各测站高差计算正确
前、后视读数正确
高程计算正确
水准测量成果合格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高差的代数和
各测站的后视读数之和
各测站前视读数之和
实际测出高差和已知理论高差之差
第23题:
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水准点位置、记录
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高差计算、高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