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 ( ) 。
A .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B .走农业集约化道路,多吸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C .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D .通过增加耕地数量安置农村劳动力
第2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
第3题: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存在无线供给的剩余劳动力
第4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
第5题:
简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
第6题:
劳动力理论认为,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有效途径是()。
第7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产生的富余人员。
第8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工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服务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出口加工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第9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工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服务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出口加工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第10题:
市场化
工业化
城市化
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第11题:
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
实行劳动集约
使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减少实际参加农业劳动人数
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
第12题:
第13题:
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 )。
A.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B.走农业集约化道路,多吸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C.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D.通过增加耕地数量安置农村劳动力
第14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农村不断增长的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有限的吸收能力之间的矛盾。
第15题: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向工业部门流动,因为收入之间的明显差距”这一观点来自于()
第16题:
简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类型。
第17题: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影响
第18题: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第19题:
农村人口增多
土地相对减少
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流动人口增大
第20题:
农业生产率提高
土地相对减少
个别家庭超计划生育
劳动力自然增长大于农业自身的消化量
第21题:
刘易斯模型;
托达罗模型;
拉文斯坦的推拉理论;
舒尔茨和夏斯达的成本收益理论
第22题:
第23题: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传统工业
现代工业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