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 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题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 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相似考题
更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 ”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形成发挥和不断完善我国发展发生的历史性改与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 第2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正确答案: (1)土地改革;
    (2)两极分化;
    (3)农业互助;
    (4)初级农业合作社;
    (5)中极农业合作社;
    (6)高级农业合作社;
    (7)人民公社。

  • 第3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方针的发生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⑴新中国初期:
    ①“另起炉灶”。即不承认旧中国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③“一边倒”。即在两大阵营存在的情况下,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④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⑵20世纪60年代: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即由于美国继续执行反华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⑶20世纪70年代:形成“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突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善了同美日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合作;
    ⑷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无敌国外交”。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第4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9年。四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2013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亿元,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2元,增长11%。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西藏为什么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正确答案: 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为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西藏地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党和国家及发达地区采取了积极的帮扶政策,促进了西藏的发展与繁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西藏发展的根本保证。

  • 第5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正确答案: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 第6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哪些?


    正确答案: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 第7题: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正确答案: (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 第8题:

    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正确答案: (1)变化趋势:从游离于国际社会(或旁观者)到积极参与者。
    (2)原因:国内: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入等。国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等。

  • 第9题:

    唯有全面创新中国才能突破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瓶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单选题
    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

    正确答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性转折的理由有:
    ①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②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③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内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全面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大幅增长,()水平明显提升,()显著改善,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A

    居民收入

    B

    居民消费

    C

    生活质量


    正确答案: A,C
    解析: 国家统计局2019年8月9日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第13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答案:错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有党的基本路线指引;实行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实施三步走战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东部率先崛起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人民的勤劳努力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等。


  • 第14题:

    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大跃进”时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两次重大的变化,即一次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纲,一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探索,与时俱进,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正确答案: (1)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中国国情,不生搬硬套别国模式或书本教条,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解决民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领导人民艰苦探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3)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使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 第17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哪些重要的政治、经济政策,并指出“一五计划”以来西部地区取得的主要成绩。


    正确答案:政策:
    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⑵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推行以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的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政策;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东引西进和开发西部的战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成就:一五计划时建成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康藏公路和宝成铁路;1965年建成兰新铁路;
    文革期间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当前正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 第18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变化经历的三个阶段、每阶段特点、成因、认识。


    正确答案:⑴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由于中共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打击了美国的战后亚洲政策,新中国成立,成为美国霸权政策的障碍,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政策;
    ⑵70年代起:中美关系改善。
    7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打击,为了战略需要,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⑶90年代至今:中美关系曲折发展。
    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在苏联和东欧奏效,促使美国加紧对华和平演变步骤;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以政治民主化、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向中国施加压力;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不仅增强了国力,而且中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认识:
    ①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美国不可能与中国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美国不可能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②中国经济的发展,使美国资产阶级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美关系不可能回复到敌对状态;
    ③中美关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出现许多曲折

  • 第19题:

    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了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呈现了崭新的局面,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等人民武装力量,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上述巨大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第20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从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探索,与时俱进,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回首60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据此,有人认为“民族睦,国家兴;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民族之间就团结和睦。”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正确答案:①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所以,民族睦,国家兴。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所以,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③实现民族团结,还必须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 第21题:

    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两次重大的变化,即一次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纲,一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正确答案: (1)变化趋势:从游离于国际社会(或旁观者)到积极参与者。
    (2)原因:国内: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深入等。国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