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3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第1题: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出自()。
第2题:
痛饮狂歌空度日,()。(杜甫《赠李白》)
第3题:
风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与冰川沉积地貌之间有何区别?
第4题:
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是()
第5题:
翻译: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第6题: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胀腹大的病机是()
第7题:
将下列各字的声调归类:腰、远、望、婆、互、风、纸、举、验、完、把、题、努、喷、欧、诺、平、飘、浅、恰。 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
第8题:
冷嘲:热讽()
第9题:
第10题:
王维的《少年行》(其一)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李白的《望天门山》
王昌龄的《出塞》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将叶片和烟梗分开的条件有()
第14题:
风成波痕和流水波痕有何区别?
第15题:
下列诗句描写的古代名人理解正确的是:() (1)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 (2)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3)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
第16题:
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的诗篇是()
第17题:
“风飘万点正愁人”中“飘”的是()
第18题: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中涉及筋病的条文有()
第19题: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山中问答》中写道:“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诗表明,李白的思想中有较强的()文化倾向。
第20题:
下列诗歌属于律诗的有:()
第21题: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第22题:
第23题:
风刀:霜剑
绿肥:红瘦
谈古:论今
寒耕:暑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