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试题题干】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有助于( )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④展示民族形象,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猜题理由】近年来,对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考核在不断升温,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答案】 D
【解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该考点主要包括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点是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教材增加的部分,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要能结合现实社会生活问题加以分析、理解。
第1题:
《复兴之路》的演出成功说明 ( )
A.我国的文化产品都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C.只有发展高雅精品文化,才能保证成功
D.有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第2题:
5 21、“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
【试题题干】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鼓励试验,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第32题: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依据和目标是什么? (10分)
【猜题理由】近年来,对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的有关知识的考核在不断升温,命制此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一知识点设置非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的能力。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这样的背景和情境作为试题素材,突出了鲜活的时代气息。
【答案】(1)依据:思想道德具有时代性,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培育“四有”公民,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3题:
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第4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和()
第5题:
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图样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本身的设计融入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特色和岭南标志性文化元素相映成趣。亚运会会徽将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亚运遗产。材料说明()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第6题:
“神十”、“嫦娥飞天”、“蛟龙下海”、“歼15飞鲨”一鸣惊人、高铁奔驰……这些全国人民无比自豪的巨大成就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企制造。这体现了()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国有企业对新技术、新产业的引领作用③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④做大做强国企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第7题: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
第8题:
在进行绿灯/绿黄灯确认,人工按压()键2秒钟弹出“非正常行车确认”窗口。
第9题: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有()①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②郭守敬的“授时历”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火器发明和使用
第10题:
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普通文化需求
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
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第11题:
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
基本文化需求和个性化文化需求
基本文化权益需求和个性化、多样化文化需求
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
第12题:
第13题:
4 18、“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试题题干】政府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不仅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第30题:
(1)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6分
【猜题理由】本题能结合时事热点,以“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材料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试题的立意、素材提供、问题设计等方面与高考要求十分接近。
【答案】(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14题:
27、“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试题题干】2010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
A.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B.人民群众写揭发信
C.政府“一把手”的监督
D.政府公职人员自身提高道德素质
【猜题理由】“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本题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为背景材料,命制此题时代气息很强。这一知识点设置选择题型,能有效考查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答案】 A
【解析】要注意审题眼“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很显然建立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是关键。B、C、D均不是关键因素。
第15题:
在配置平台中,给主机新增一个自定义字段存储数据,以下哪种操作时正确的?()
第16题:
单元格G12应输入()
第17题:
目前文化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恶搞名著”、“恶搞经典”等现象,其内容低俗,对中小学生影响不可小视。这表明文化建设应该()①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
第18题:
近来网络恶搞不断挑战着人们的心理底线、感情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在网络恶搞短片里,《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成了做明星梦、希望“走穴”挣大钱的富家子弟成红楼梦》则被人恶搞成了“宝姐姐陷入婚外恋”’的现代搞笑版。上述材料启示我们()①必须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内容②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③必须坚持文化选择的多元化④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第19题: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有助于() ①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④展示民族形象,增强综合国力
第20题:
()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它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21题:
小英、小红、小燕三个人讨论一道题,当每人都把自己的解法说出后,小英说:“我做错了。”小红说:“小英做对了。”小燕说:“我做错了。”老师看过她们的答案并听了她们的上述意见后,说三个人中有一个人答案正确,有一个人意见正确。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谁的答案正确()。
第22题:
①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②③④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