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第1题:
型式检验的时机应在企业标准中作出规定,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有时)的要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第3题:
“法律条文没有做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第4题:
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政府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服务作用,有必要对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公开政府信息作出规定。
第5题:
“陶片放逐法”中被放逐对象是()
第6题: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第7题: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第8题: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材料反映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第9题:
古希腊社会中,不可以被称作公民的是()。
第10题:
受理案件的范围包括()
第11题:
重视法律程序
保留习惯旧俗
强调法官至上
体现人人平等
第12题:
父母是公民的人
工匠
奴隶
佣兵
第13题:
第14题:
古希腊的雅典民主制中,()没有选举权。
A奴隶
B奴隶主
C妇女
D自由公民
E城邦主人
第15题:
柏拉图认为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
第16题:
下列属于城邦公民的是()
第17题:
希腊城邦公民是指()
第18题:
雅典公民克里斯提安,去参加公民大会。他带了妻子、奴隶和未成年的孩子,谁可以参加大会()
第19题: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某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第20题:
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有人和自由公民。
第21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西塞罗材料二虽然法律已经颁布,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乌斯公开传授法律知识,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广受欢迎。--周枏《罗马法原论》材料三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周枏《罗马法原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罗马法的有关规定,归纳出罗马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罗马法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材料三反映了罗马法又有什么转变?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从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古罗马人对法律有怎样的态度?
第22题:
“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下列各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第23题: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采用抽签选举、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
陪审法庭作为司法机关,审查高级公职人员任职资格
外邦公民、奴隶、妇女没有公民权
第24题:
奴隶
奴隶主
妇女
自由公民
城邦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