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 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分)
【解析】从题目设问来看,第(1)问限定运用“经济手段”知识来分析抗旱工作,第(3)直接从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的原则的角度考查政府为什么要承担抗旱职责,从政府职能角度考查在抗旱工作中怎样体现政府职能,都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与热点材料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
第1题:
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l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将把我国的哪四大流域连接起来?(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__________(河流)的水调往__________地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__________河道,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省级行政区。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__________水库调水,经过__________等省级行政中心一直输往北京、天津。 (5)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第2题:
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是( ) 。
第3题:
2、我国比较突出的水问题?
A.洪涝灾害
B.干旱缺水
C.水污染严重
D.水土流失
第4题:
A、东南沿海地区容易发生台风、风暴潮等灾害
B、北方地区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
C、南方地区容易发生干旱、地震等灾害
D、青藏高原地区容易发生暴雨、水土流失等灾害
第5题:
161、下列不可作为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决策依据的是()。
A.北方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
B.南方水资源充足,可以适当调出
C.南方多洪涝灾害,水资源太多
D.节水灌溉技术不能完全解决北方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