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学生在考场内哪种情形,可视为严重作弊。()
第4题:
如果考试时,很多同学都作弊,而你也担心不及格你会怎嘛办()
第5题:
在某种意义上,“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但是,怎么认定这种行为的非道德性呢?这里有两种思路.虽然结论是一样的,但出发点却截然不同。一种思路是说:老师如果发现我作弊的话,他将判我的这门课程的成绩为零分;或者,如果这种行为蔓延开来的话,那么,考试最终就会变得形同虚设,以致根本起不到考试本来应该起到的作用。所以,考试不能作弊。 另一种思路是说:“考试不能作弊”是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如果你违反了“考试不能作弊”这样一个普遍的道德法则的话,你实际上是在对大多数人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并且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当的那种基本的道德原则进行挑战,而这既是不道德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因此,即使没有一个人实际上作弊,作弊这种行为也仍然是错误的。在对“考试不能作弊”这个道德原则所做的分析中,以上两种思路分别代表了"么样的道德理论?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第6题:
学生在课程考试时作弊,取消考试资格,所涉考试资格,所涉课程考试成绩记为“()”,并注明“()”字样,不得参加正常补考。
第7题:
有位作弊的同学认为,同学们都作弊了。这属于挫折防卫中的哪一种?()
第8题:
刘某明知王某在高考中组织作弊,仍为其提供作弊器材。刘某的行为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
第9题:
逻辑式
理性
防御式
个人
第10题:
正确,严格遵守教育法的规定
正确,可以有效遏制考试作弊的不正之风
不正确,学校不得开除学生
不正确,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权
第11题:
道德
诚信
法律
第12题:
不作弊
和其他同学一样作弊
看具体情况
第13题:
第14题:
被阅卷老师判定为雷同卷的属于()。
第15题:
某生知道考试作弊不对,也为此感到羞愧,但还是受到考试名次的诱惑,从而做出作弊行为,这是品德心理结构中的()出现问题。
第16题:
如果考试时,很多同学都作弊,而你也担心不及格,你会怎么办()
第17题:
考试作弊是一种对()的践踏行为。
第18题:
考试时在答题纸上互签对方姓名属于()
第19题:
考试作弊的人强调环境的压力而开始没有作弊的人强调自己的道德水平,这就是一种()归因
第20题:
坚决不作弊
和其他同学一样作弊
看具体情况
第21题:
正确。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制止
正确。体现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权威
错误,违背了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
错误,不应当在公开场合处理王小林同学
第22题:
第23题: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