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由价值观产生的人们的追求和向往;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这种追求和向往的努力程度取决于()。
A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
B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C周围环境、生活条件和影响
D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E社会生活背景和文化传统
第3题:
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战胜自然、社会能力的增强及追求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就需要有一批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人员来推动社会时代的发展,满足()的需求。
第4题:
道德功能是指道德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完善的功效及其意义。
第5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谐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尤其是“三大和谐”的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这些理念反映了人类活动是() ①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②以研究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价值观为根本目的 ③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发挥人的本质能力,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规律为人类
第6题:
体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两种需要,一种是生产活动的需要,另一种是人类生理和心理活动的需要。
第7题:
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这种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属于()
第8题:
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不包括()。
第9题:
只有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主观世界的核心是改造世界观,提升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改造客观世界成功了,主观世界自然改造完善
第10题:
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对生活作判断
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第11题:
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第12题:
一对一的“镜像”反映;
个人的主观反映;
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
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第13题:
第14题:
有人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动机决定的。这一观点()
第15题:
社会情绪是( )中个体的~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第16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起源问题有了新进展,在“劳动起源说”之外又提出了()等新观点。
第17题:
道德,理智感和美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对()的反映,并且还调节着人的社会性行为。
第18题: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是指()
第19题: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有()。
第20题:
()和()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主观世界
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促进改造客观世界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础
主观世界在实践基础上能够正确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23题:
主观性
稳定性
单一性
动态性
第24题:
信念
理想
信仰
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