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可以
A、使来访者更加信赖心理治疗,增进治疗效果
B、使来访者更加信任治疗师,更加主动地表露自己
C、可以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优缺点
D、促进来访者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努力改进自己
E、促进来访者不断探索,认识自己
第2题:
第3题:
()是指咨询员把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包含的情感整理后,反馈给来访者。
第4题:
自我暴露是来访者中心治疗的一种技巧,它是指( )
第5题:
对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有了感觉与想法时,就用直接、开放的方式跟来访者讨论,让来访者即刻知道,此咨询技术是()
第6题:
个人中心法的具体辅导目标包括()。
第7题:
下列有关情感反应技术作用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第8题:
情感回应
共情
具体化
面质
第9题:
咨询师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相关情绪体验及经历,以缩短与来访者的心理距离
咨询师将自己的隐私暴露给来访者
咨询师暴露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以影响来访者
咨询师向来访者表明自己在治疗会谈中对来访者的一些言语和行为的体验
A和D均对
第10题:
观察和觉知来访者的姿势、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非言语行为
倾听和理解来访者的言语信息
联系来访者所生活的环境对整个人进行倾听
倾听来访者所提到的需要受到挑战的东西
第11题:
让来访者接受了分析师或的共感的支持
这种共感支持是分析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传达出来
有时一句含义深刻的提问对来访者来说就如有醍醐灌顶式的彻悟
在共感理解的基础上给来访者心理援助、支持
第12题:
咨询师向来访者表明自己在治疗会谈中对来访者的一些言语和行为的体验
咨询师与来访者分享自己生活中相关情绪体验及经历,以缩短与来访者的心理距离
咨询师暴露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以影响来访者
咨询师将自己的隐私暴露给来访者
A和B均对
第13题:
第14题:
简述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意义。
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
咨询师应学会倾听和觉察来访者的六类非言语表现:
(1)躯体移动、手势等躯体行为;
(2)皱眉、撇嘴等面部表情;
(3)语气、语调等声音特征;
(4)呼吸急促、脸红等自主的生理反应;
(5)身高、体重、面色等身体特征;
(6)衣着、修饰等总体印象。
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五个方面:
(一)面部表情
(二)躯体行为
(三)声音特征
(四)总体印象
初次见面时,来访者的衣着修饰、言谈举止、站立行走的姿势等,常常给咨询师留下总体印象,由此大致判断来访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等。
来访者与咨询师的空间距离也能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反映他们的内心活动状态。
(五)沉默(沉默的种类、表现及其处理)
1、创造性沉默
表现:来访者目光凝视某一点,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当中。处理:咨询师保持沉默,避免干扰对方思绪。
2、自发性沉默
表现:来访者目光游移不定,表现不在自,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处理:咨询师应在确认之后有所反应。 3、冲突性沉默
表现一:来访者感到紧张,非言语行为表达我不想在这里。处理: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必要的保证,先谈一些一般性的话题作为过渡。
表现二:来访者感到愤怒,不服气、冒火,被动攻击。处理:接纳、理解来访者的情绪反应,而后主动面质。
表现三:来访者感到愧疚,回避咨询师的目光,踌躇不安。处理:澄清来访者目前的情感状态,引导来访者深入探索。
略
第15题:
心理辅导教师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这属于个别心理辅导的()技术。
第16题:
心理辅导教师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这属于个别心理辅导的()技术。
第17题:
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
第18题:
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 的现象的技术是指()
第19题:
具体性技术
立即性技术
面质技术
沉默技术
第20题:
第21题:
通过言语把自己对来访者的感受传达给对方
放下自己的主观参照标准
要求咨询师完全认同来访者的认识和感受
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
感受来访者的情绪和情感,不只从认知层面去理解来访者
第22题:
教来访者识别自动性想法
指出不是眼光让她难受
训练来访者识别他人眼光的含义
指出是她自己的想法让她难受
教来访者识别认知性想法
第23题:
提问
面质
沉默
倾听
第24题:
共情
情感反应
具体化
澄清